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月经经期异常等症状。月经周期紊乱在不同人群有不同表现,青少年是轴未成熟致周期时长不一,育龄期与生活方式、内分泌病有关,围绝经期是卵巢衰退致周期延长等;月经量异常包括经量过多会致贫血等及经量过少与多种因素有关;月经经期异常有经期延长与多种因素相关及经期缩短与卵巢功能等有关。
月经周期紊乱
青少年人群: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月经周期紊乱较为常见,可能出现月经周期时长不一,短则十几天,长则数月不来潮。这与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分泌调节不稳定有关。例如,下丘脑对雌激素的正反馈调节存在缺陷,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脉冲式释放异常,进而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使得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提前或推迟,提前可能仅提前几天,推迟则可能推迟数周。这与育龄期女性可能因生活方式改变(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影响激素水平有关。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分泌,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周期延长,经期缩短或延长,经量时多时少。这是因为卵巢内卵泡数目减少,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降低,激素分泌波动较大所致。
月经量异常
经量过多:患者月经量明显多于正常月经量,有时可能超过80ml。大量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对于青少年患者,长期经量过多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大量失血会导致铁等营养物质丢失,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组织器官的发育。育龄期女性经量过多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活动耐力下降。围绝经期女性经量过多还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因为围绝经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年龄段,经量过多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表现之一。
经量过少:月经量明显少于正常月经量,甚至点滴即净。经量过少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等有关。青少年患者经量过少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未完全成熟或过度节食、体重过低等因素有关,过度节食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足,影响激素合成和分泌。育龄期女性经量过少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有关,也可能与人工流产等导致子宫内膜损伤有关。围绝经期女性经量过少可能是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增生不足所致。
月经经期异常
经期延长:正常经期一般为3-7天,经期延长指经期超过7天,甚至可达10余天。青春期女性经期延长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经期延长。育龄期女性经期延长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有关,也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围绝经期女性经期延长除了考虑内分泌因素外,更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因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较高。
经期缩短:经期明显短于3天。经期缩短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有关,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经期缩短。青少年患者经期缩短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期存在也需进一步检查。育龄期女性经期缩短可能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围绝经期女性经期缩短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常见表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