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纠正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佩戴眼镜针对屈光不正等引起的斜视及视功能训练包括单眼遮盖和双眼视功能训练,手术时机选择因先天性或后天性而异,手术方式有肌肉减弱、加强及复杂术式,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配合、成人要沟通预期,治疗前后均需注意良好用眼习惯。
非手术治疗
佩戴眼镜:
对于因屈光不正引起的调节性内斜视,佩戴合适的眼镜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例如,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需佩戴适当度数的远视眼镜,通过矫正屈光不正来调整眼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若儿童存在远视且伴有内斜视,及时佩戴合适眼镜后,部分患儿的斜视情况可得到改善。这是因为屈光不正会导致双眼视物不平衡,通过眼镜矫正屈光,使双眼能正常聚焦,从而逐渐纠正斜视。
对于某些散光引起的斜视也可通过佩戴合适散光眼镜来调整眼位。
视功能训练:
单眼遮盖训练:适用于单眼视力较差的斜视患者,通过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强迫视力较差的眼睛使用,以提高其视力和双眼视功能。比如,患儿存在单眼弱视且伴有斜视时,遮盖健眼,让弱视眼多使用,促进其视功能发育,进而帮助纠正斜视。
双眼视功能训练:包括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等。通过特定的训练仪器或软件,训练双眼同时工作的能力,增强双眼的协调配合,从而改善斜视。例如,使用双眼视觉训练仪进行融合训练,让患者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恢复双眼的融合功能,纠正斜视状态。这种训练对于轻度斜视且双眼视功能有一定基础的患者较为适用,不同年龄的患者可根据其视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和强度。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先天性斜视,若患儿眼部条件允许,可在1-2岁左右考虑手术。因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双眼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尽早手术可以为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但如果是后天性斜视,如因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斜视,需要先治疗原发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手术时机。
对于大龄儿童和成人斜视患者,手术主要是为了改善外观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双眼视功能。但成人的双眼视功能已经相对稳定,手术效果可能主要侧重于外观的改善,而视功能恢复的难度相对较大。
手术方式:
肌肉减弱术:通过减弱眼外肌的力量来调整眼位。例如,对于内斜视患者,可减弱内直肌的力量。常见的有直肌后徙术,将肌肉向后移位,减少肌肉对眼球的牵拉力量,从而改变眼位。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斜视度数相对较小的情况。
肌肉加强术:通过加强眼外肌的力量来纠正斜视。比如,对于外斜视患者,可加强外直肌的力量。常用的有直肌缩短术,将肌肉缩短,增加肌肉的拉力,使眼球向desired方向移动,以纠正斜视。肌肉加强术适用于斜视度数较大的情况。
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等复杂术式: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斜视,如斜肌亢进等情况,可能需要采用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等较为复杂的手术方式来纠正眼位。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斜视类型、斜视度数、眼部肌肉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后确定。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密切配合,确保患儿按时进行视功能训练和定期复查。家长要关注患儿的用眼情况和治疗进展,鼓励患儿坚持训练。对于成人患者,要充分沟通手术的预期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患者,在治疗前后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用眼行为,以利于斜视的纠正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