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是常见肝脏良性疾病,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先天性多见,生长缓慢,小囊肿无症状,大囊肿可致压迫等症状,超声等可诊断;肝肿瘤分良恶性,恶性多为原发性肝癌,与多种因素相关,有相应症状,需影像学、血清学等诊断,不同人群有不同情况及注意事项。
肝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肝肿瘤相对少见,如肝腺瘤、肝血管瘤等;恶性肝肿瘤主要是原发性肝癌,多与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酗酒等因素相关,恶性程度较高,病情进展往往较快。
影像学表现
肝囊肿: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包膜完整;CT检查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接近水,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均匀。
肝肿瘤: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在超声下表现为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可有“快进慢出”的增强特点(在增强CT或MRI上动脉期边缘强化,逐渐向中心填充);原发性肝癌在超声下多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增强CT或MRI多有“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动脉期迅速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廓清)。
症状表现
肝囊肿:较小的肝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右上腹隐痛、腹胀等不适,若囊肿发生破裂、感染等并发症时,可出现突发剧烈腹痛、发热等症状。
肝肿瘤:早期原发性肝癌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消瘦、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腹胀、腹水等症状,良性肝肿瘤如果较大也可能出现压迫相关症状,但一般进展相对缓慢,症状相对较轻。
诊断方法
肝囊肿: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初步诊断,结合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一般通过影像学表现即可基本确诊,必要时可通过穿刺抽液检查,囊液多为清亮液体。
肝肿瘤: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要结合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甲胎蛋白(AFP)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AFP升高结合影像学典型表现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此外,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肝囊肿:儿童肝囊肿多为先天性,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等有创操作需谨慎评估;若囊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影响脏器功能,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
老年肝囊肿:老年人体质较弱,对于无症状的肝囊肿同样以定期观察为主,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而对于老年肝肿瘤,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和各脏器功能。
女性肝囊肿和肝肿瘤:在诊断和治疗上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女性在妊娠期时,肝囊肿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需密切监测;对于女性肝肿瘤,要考虑到月经、生育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以及治疗对生育功能等的可能影响。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肝炎病史的人群发生肝肿瘤的风险较高,在诊断肝囊肿和肝肿瘤时需格外重视相关检查,对于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肝肿瘤的排查更为重要,因为肝硬化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癌前病变;对于有肝包虫病史的人群,要注意与肝囊肿的鉴别,肝包虫病有流行病学特点,如生活在畜牧区等,血清学包虫抗体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