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有情绪症状如过度担忧、紧张不安,躯体症状包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症状,肌肉症状及头痛、头晕、出汗等,还有坐立不安、逃避行为等行为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症状有差异,特定病史患者焦虑症状易被误判且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增加或加重症状。
过度担忧:患者常常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表现出不切实际的过度担心,例如即使没有什么明确的诱因,也会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工作、经济状况等,这种担忧持续时间较长,难以控制,可能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担忧状态,且这种担忧程度与实际情况很不相符。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的这种过度担忧可能与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和认知控制的神经环路功能异常有关,比如前额叶-边缘系统的神经调控失衡。
紧张不安:患者会感觉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内心难以平静,常常表现为面部肌肉紧绷、眉头紧锁等,这种紧张感可以从心理体验和身体表现两方面体现,心理上始终处于一种警觉、不安的状态,身体上则可能伴随肌肉紧张带来的不适感。
躯体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症状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悸、心慌,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心电图检查可能会发现窦性心动过速等表现,这是因为焦虑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过多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呼吸系统:有胸闷、气短的症状,患者会感觉呼吸不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甚至有窒息感,这是由于焦虑引起的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导致过度通气或呼吸节律改变。
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焦虑情绪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例如长期焦虑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改变肠道菌群的平衡,进而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症状。
泌尿系统:可能出现尿频的情况,这是因为焦虑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膀胱的神经调节。
肌肉症状:患者会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常见于头部、颈部、肩部等部位的肌肉,长时间的肌肉紧张还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僵硬,影响身体的活动灵活性,这种肌肉症状与焦虑引起的肌肉持续收缩有关。
其他躯体症状:还可能有头痛、头晕、出汗增多等症状,头痛可能是由于头部肌肉紧张或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引起,头晕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血压波动或内耳平衡功能受影响有关,出汗增多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
行为症状
坐立不安:患者无法安静地坐着或躺着,常常会不停地来回走动、搓手、抖腿等,这是焦虑情绪在行为上的一种外在表现,通过这些无目的的动作来缓解内心的紧张感。
逃避行为:可能会避免处于一些让自己感到焦虑的场景或情境中,例如害怕社交的患者可能会逃避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公开演讲的患者可能会避免需要上台发言的场合等,这种逃避行为是患者为了减轻当下焦虑情绪而采取的应对方式,但长期的逃避可能会加重焦虑症状的恶性循环。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焦虑症症状可能会有一些表现形式的差异,儿童可能更多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不愿上学等;老年人可能更易出现躯体化症状为主,如不明原因的身体疼痛、头晕等。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焦虑症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有特定病史的患者,比如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焦虑引起的心悸等症状可能会被误判为心血管疾病发作而加重心理负担。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等都可能增加焦虑症症状出现的风险或加重症状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