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有心悸胸闷、头痛头晕、肌肉紧张、胃肠道不适、呼吸急促、尿频尿急、疲劳乏力等七个躯体症状,可通过深呼吸放松法、正念冥想、运动锻炼等四个自救方法来缓解,特殊人群自救时各有需注意之处。
一、焦虑症的7个躯体症状
1.心悸胸闷:焦虑发作时,患者常感觉心跳加快、心慌,有时还会伴有胸闷不适,这是因为焦虑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功能出现短暂失调。例如多项研究表明,约70%的焦虑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这种心悸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2.头痛头晕:头部会有持续性的胀痛或昏沉感,头晕也较为常见,可能是由于焦虑导致肌肉紧张,尤其是颈部肌肉紧张,进而影响头部血液循环,引发头痛头晕。有临床数据显示,焦虑症患者中头痛头晕的发生率可达60%以上。
3.肌肉紧张:全身肌肉容易处于紧绷状态,常见于颈部、肩部、背部等部位,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肌肉僵硬,活动受限,长期肌肉紧张还可能导致慢性疼痛。研究发现,约80%的焦虑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紧张情况。
4.胃肠道不适: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这是因为焦虑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调查显示,焦虑症患者中胃肠道不适的比例超过50%。
5.呼吸急促: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增加的情况,严重时可能感觉呼吸困难,这是焦虑引发的过度通气反应所致。一般约60%的焦虑症患者会有呼吸急促的表现。
6.尿频尿急:频繁产生尿意,排尿次数增加,甚至出现尿急的情况,这是因为焦虑影响了膀胱的神经调节功能。有研究发现,约40%的焦虑症患者存在尿频尿急症状。
7.疲劳乏力:即使没有进行大量体力活动,也会感觉全身疲惫,缺乏精力,这与焦虑状态下身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能量消耗过多有关。临床观察发现,多数焦虑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疲劳乏力现象。
二、焦虑症的4个自救方法
1.深呼吸放松法: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用嘴巴缓缓呼气,重复这个过程,每次深呼吸持续5-10分钟。深呼吸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缓解焦虑情绪。例如研究表明,每天进行几次10分钟左右的深呼吸练习,能有效减轻焦虑症状。
2.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身体的感觉或周围的环境上,当有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排斥,只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正念冥想有助于帮助患者摆脱焦虑的思维循环,增强对自身情绪的觉察和控制能力。长期坚持正念冥想的人群,焦虑水平往往会明显降低。
3.运动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具有缓解焦虑、提升情绪的作用。例如一项针对焦虑症患者的运动干预研究发现,坚持规律运动的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不运动的患者。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焦虑症患者进行自救时,家长应陪伴孩子一起进行简单的深呼吸和放松游戏;老年人焦虑症患者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可选择温和的散步等运动方式,同时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老年人识别和调整焦虑相关的认知;女性焦虑症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会加重焦虑症状,此时更要注重通过上述方法调节情绪,男性焦虑症患者也要重视自身情绪的调节,避免因传统观念忽视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