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原理是患者释放含菌飞沫健康人吸入可感染,影响因素有通风状况、生活方式、既往病史)、近距离飞沫传播(1-2米内患者飞沫可直接传给密切接触者如家人儿童等有接触史人群风险增加)、其他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相对少见如饮用污染牛奶可能感染儿童老人等,母婴传播分娩或产后密切接触可传染婴儿孕期也可能通过血液传胎儿但较少见)。
一、空气传播
1.原理: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时,会释放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较小且轻,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健康人吸入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后,就有可能感染肺结核。例如,在一个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如拥挤的宿舍、密闭的办公室等,肺结核患者排出的结核分枝杆菌飞沫更容易在空气中传播扩散,周围的健康人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接触到密集人群,若有肺结核患者存在,感染空气传播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几率相对较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也可能降低,同样容易通过空气传播途径感染。
2.影响因素:通风状况是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通风可以迅速稀释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降低传播风险。比如在通风良好的房间里,飞沫很快被吹散,浓度降低,感染概率减小;而在通风差的环境中,飞沫积聚,传播可能性增大。生活方式方面,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自我防御能力,增加空气传播感染肺结核的易感性。有肺结核病史的人,如果再次接触到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空气飞沫,由于自身免疫力可能因既往病史受到一定影响,相比健康人更易复发感染。
二、飞沫传播的近距离情况
1.近距离范围及传播:一般认为,在1-2米的近距离内,肺结核患者排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给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例如,患者与家人近距离相处时,如面对面交谈、一起吃饭等,若患者患有肺结核且处于排菌状态,其呼出的飞沫很容易被家人吸入而导致感染。对于儿童而言,在家庭环境中,如果父母等家人患有肺结核,儿童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较多,像一起睡觉、亲密接触等,就容易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女性如果在家庭护理肺结核患者时,没有做好防护措施,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患者,也面临较高的飞沫传播风险。有肺结核接触史的人群,即使自身没有症状,若再次处于近距离接触肺结核患者的情况,感染几率也会增加。
三、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
1.消化道传播:虽然相对少见,但饮用污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的牛奶等也可能导致消化道感染。例如,未经消毒的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牛奶,人饮用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会在消化道内引起感染。不过这种情况在现代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较为罕见,但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牛奶消毒不严格的地区仍有发生可能。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饮用了未消毒的污染牛奶,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相对不完善,免疫力也有待提高。老年人如果消化系统功能有所减退,饮用污染牛奶后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2.母婴传播:患有肺结核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可能将结核分枝杆菌传染给婴儿。比如在分娩时,婴儿接触到母亲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体液等,就可能被感染。婴儿由于免疫系统极度不完善,一旦感染肺结核,病情发展可能较为迅速且严重。母亲在孕期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也可能通过血液等途径将结核分枝杆菌传递给胎儿,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