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常见并发症包括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蒂扭转多见于瘤蒂长等的肿瘤,体位改变等可诱发,表现为突然一侧下腹剧痛等;破裂有外伤性和自发性,症状轻重与破裂口等有关;感染多因扭转或破裂等引起,有发热、腹膜炎表现等;恶变早期无症状,后期肿瘤迅速增大、出现恶病质等,不同人群在各并发症上有不同特点需关注。
一、蒂扭转
1.发生机制:
多见于瘤蒂长、中等大小、活动度良好、重心偏向一侧的肿瘤,如皮样囊肿。当患者体位突然改变或妊娠期、产褥期子宫大小、位置改变时,可诱发蒂扭转。卵巢肿瘤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
扭转后,肿瘤血液循环受阻,首先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限,瘤内高度充血或血管破裂,瘤体迅速增大,最后动脉也阻塞,肿瘤发生坏死变为紫黑色,易发生破裂和继发感染。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妇科检查可触及肿物张力较大,有压痛,以瘤蒂部最明显,并有肌紧张。
3.特殊人群考虑:
育龄女性是蒂扭转的好发人群,需注意避免剧烈体位变化等诱发因素。妊娠期女性发生蒂扭转时,由于子宫增大可能会影响对肿瘤位置的判断,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需更加谨慎评估病情。
二、破裂
1.发生机制:
卵巢肿瘤破裂有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外伤性破裂常因腹部重击、分娩、性交、妇科检查及穿刺等引起;自发性破裂则常因肿瘤过速生长所致,多数为肿瘤浸润性生长穿破囊壁。
破裂后,囊内液体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2.临床表现:
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破裂口大小、流入腹腔的肿瘤内容物多少。小的破裂可能仅有轻度腹痛,大的破裂则可引起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等。妇科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原有肿块缩小或消失。
3.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儿童卵巢肿瘤患者,由于其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清晰,且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等变化。老年女性发生卵巢肿瘤破裂时,机体反应可能相对较弱,要警惕病情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三、感染
1.发生机制:
多因肿瘤扭转或破裂后引起,也可来自邻近器官感染灶如阑尾脓肿扩散。细菌侵入肿瘤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发热、腹痛、肿块及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3.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发生感染时,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需及时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感染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同时关注是否有基础疾病对感染治疗的影响。
四、恶变
1.发生机制:
卵巢肿瘤恶变早期无症状,不易发现。随着肿瘤生长,肿瘤迅速增大,尤其双侧性肿瘤,应考虑有恶变可能。其具体恶变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的炎症刺激、内分泌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某些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发生卵巢肿瘤恶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2.临床表现:
肿瘤短期内迅速增大,患者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妇科检查可发现肿瘤质地变硬,固定不动等。
3.特殊人群考虑:
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恶变风险不同,育龄女性也可能发生恶变,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老年女性恶变的可能性相对增加,更要重视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恶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