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是乙肝五项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分病毒携带者和肝炎活动期,传播途径有母婴、血液、性传播,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弱需定期监测,肝炎活动期病毒有复制具传染性需治疗,母婴传播要及时阻断,血液传播需注意器械消毒,性传播要采取防护措施。
乙肝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五项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阳性。
1.乙肝五项相关指标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乙肝E抗体(HBeAb):一般在乙肝E抗原(HBeAg)消失后出现,表示乙肝病毒的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降低。
乙肝核心抗体(HBcAb):只要感染过乙肝病毒,不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通常都会存在,它是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标志。
2.乙肝小三阳的不同情况
乙肝小三阳病毒携带者:如果乙肝病毒DNA检测呈阴性,肝功能正常,这种情况属于乙肝小三阳病毒携带者。此时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相对较弱,一般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等指标,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对于儿童乙肝小三阳病毒携带者,要特别注意定期监测,因为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有向乙肝大三阳或肝炎活动进展的可能;女性乙肝小三阳病毒携带者在备孕前需要咨询医生,评估病情对妊娠的影响等;有乙肝家族病史的人群中出现的乙肝小三阳,其家族成员也需要进行乙肝相关检查,看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小三阳肝炎活动期:当乙肝病毒DNA检测呈阳性,同时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升高,就属于乙肝小三阳肝炎活动期。这时候病毒可能仍有一定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要进行抗病毒等相应的治疗。对于儿童乙肝小三阳肝炎活动期,由于儿童的肝脏代偿能力等与成人有差异,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因素;女性乙肝小三阳肝炎活动期在考虑妊娠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评估病情,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有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乙肝小三阳患者,如果处于肝炎活动期,需要首先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戒酒等,再进行相应治疗。
3.乙肝小三阳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乙肝小三阳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乙肝病毒传给婴儿。对于乙肝小三阳母亲所生的婴儿,需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降低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儿童时期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后,较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状态。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侵入性操作器械,都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在医疗操作不规范的场所,儿童如果接受了不安全的注射等操作,有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一些有纹身、穿耳洞等行为的人群,如果所用器具未严格消毒,也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对于乙肝小三阳人群自身,要避免通过血液传播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性传播:与乙肝小三阳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也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无论是乙肝小三阳患者还是其他人,都需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等。女性乙肝小三阳患者如果有性伴侣,性伴侣也需要进行乙肝相关检查,评估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