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患者评估与术前准备操作)、手术步骤(建立气腹、置入器械、找病灶、处理病灶、清理腹腔)、术后处理(术后监测、恢复、出院指导),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整体涵盖手术相关各阶段及特殊情况应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月经史、既往手术史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关注其生育需求等差异。例如,年轻未育患者可能更注重保留生育功能;有过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要评估腹腔粘连情况。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术前将病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超声等,以明确宫外孕的诊断及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术前准备操作
患者需禁食、禁水,一般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
进行皮肤准备,通常是对手术区域进行清洁、备皮,范围包括下腹部及会阴部。
留置导尿管,便于术中观察尿量及引流尿液。
二、手术步骤
1.建立气腹
患者取仰卧位,通常选择脐轮下缘作一1cm左右的横切口,将Veress针穿刺进入腹腔,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使腹腔内压力维持在12-15mmHg左右。
2.置入腹腔镜器械
通过脐部切口插入腹腔镜,观察盆腔内情况。然后分别在双侧下腹部穿刺插入操作器械,如抓钳、分离钳、电凝钩等。
3.寻找宫外孕病灶
根据超声等术前检查结果,在腹腔镜下仔细寻找宫外孕病灶,一般宫外孕病灶多位于输卵管部位,表现为输卵管增粗、局部有妊娠囊等改变。
4.处理宫外孕病灶
对于输卵管妊娠,可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妊娠囊较小且输卵管破坏不严重,可采用电凝或激光的方法将妊娠囊及周围组织凝固、破坏;如果输卵管破坏严重,可能需要行输卵管切除术,用分离钳分离输卵管周围的粘连,用电凝钩或超声刀切断输卵管系膜及输卵管,将患侧输卵管取出。
5.清理腹腔
手术结束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清除腹腔内的积血、残留的组织等,以减少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风险。
三、术后处理
1.术后监测
患者返回病房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一般每30分钟-1小时监测一次,直至平稳。
观察腹部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关注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一般术后会有少量阴道出血,若出血过多需及时处理。
2.术后恢复
术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一般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术后1-2天可床边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告知患者若出现腹痛、阴道大量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告知其术后需避孕一段时间,一般建议3-6个月,待身体恢复良好后再考虑怀孕,并在怀孕前进行相关检查,如输卵管造影等,评估输卵管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老年患者,需更加密切监测其心肺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对于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术后需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调整相关药物的使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