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炎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一般护理包括保证休息与合适体位、调整饮食,症状缓解要处理呕吐和腹痛,病因治疗针对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婴儿和幼儿学龄前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要综合多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一、一般护理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
小儿急性胃炎时需保证充足休息,对于能自主活动的小儿,可根据其喜好选择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等,以减轻腹部不适;若小儿因呕吐等不适较为虚弱,应协助其取合适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年龄较小的婴儿需密切观察其面色、呼吸等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
(二)饮食调整
1.急性期饮食:在急性发作期,应暂时禁食数小时(一般2-4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之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稀米汤、去油的肉汤等,少量多次喂养,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对于婴儿,若正在母乳喂养,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注意喂养频率和量;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改为稀释的奶粉或低脂奶。
2.缓解期饮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条等,然后再恢复到正常饮食,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
二、症状缓解措施
(一)呕吐的处理
当小儿出现呕吐时,应及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轻微呕吐,可让小儿适当喝少量温水,缓解咽部不适;呕吐较频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吐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低龄儿童自行使用不恰当止吐药物)。同时,密切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颜色、量等,若呕吐物为咖啡色或伴有大量鲜血,需立即就医。
(二)腹痛的缓解
对于小儿急性胃炎引起的腹痛,可采用腹部热敷的方法,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小儿皮肤,一般用温毛巾热敷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左右。年龄较大的小儿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腹痛,如听轻柔的音乐等;婴儿则可轻轻安抚,观察其腹痛情况是否有缓解。若腹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差、发热等,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疾病。
三、病因治疗相关
(一)感染因素引起的处理
如果小儿急性胃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幽门螺杆菌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抗感染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等调整药物使用(严禁自行给小儿使用成人抗感染药物等不恰当药物)。若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因为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
(二)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处理
对于因饮食不当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小儿急性胃炎,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例如,避免小儿食用过多零食、碳酸饮料等。同时,要注意小儿的生活环境,避免腹部着凉等情况,因为腹部着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急性胃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
婴儿患急性胃炎时,护理需更加精细。在喂养方面,严格按照少量多次原则进行,注意奶具的清洁消毒。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尿量减少可能提示有脱水情况,需及时处理。同时,婴儿皮肤娇嫩,在进行腹部热敷等操作时要格外小心温度和时间。
(二)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患急性胃炎时,要注重心理安抚,避免因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在饮食管理上,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需起到监督和示范作用。同时,要关注其活动情况,在病情允许时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总之,小儿急性胃炎的缓解需要综合多方面措施,包括一般护理、症状处理、病因治疗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护理等,要密切观察小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