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双合诊可初步判断盆腔生殖器官及周围组织病变,三合诊有助于判断盆腔深部病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反映炎症反应,CRP可判断炎症活动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B超可观察子宫附件形态等,MRI对盆腔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助诊不典型慢性盆腔炎)。
一、妇科检查
1.双合诊
操作方法: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通过双合诊可以了解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结缔组织和韧带的情况。例如,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能会触及子宫活动受限,或附件区增厚、有压痛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其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略有差异,但双合诊检查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对于年轻女性,检查时需注意动作轻柔;对于绝经后女性,由于阴道壁较薄,操作更要谨慎。
意义:能初步判断盆腔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组织是否存在病变,是检查慢性盆腔炎的重要基本方法之一。
2.三合诊
操作方法:经阴道、直肠、腹部联合检查。即一手示指在阴道内,中指在直肠内,另一手在腹部配合。三合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后位子宫、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的情况。慢性盆腔炎患者在三合诊时可能会发现直肠子宫陷凹有触痛结节等异常。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长期久坐可能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增加盆腔炎发生风险,在三合诊时也可能有相应的体征表现;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三合诊时的异常表现可能更明显。
意义:对于判断盆腔深部病变,如盆腔后壁的炎症、包块等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指标及意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有变化。在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可能会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例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对于儿童患者,若怀疑慢性盆腔炎,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异常。
2.C-反应蛋白(CRP)
指标及意义: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时会升高。慢性盆腔炎患者若有炎症活动,CRP水平可升高。CRP的检测对于判断炎症的活动程度有一定帮助,而且其水平变化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之一。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吸烟女性可能会影响炎症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解读,在分析CRP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生活方式因素。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检查内容及意义:B超可以观察子宫、附件的形态、大小及有无包块等情况。慢性盆腔炎患者B超下可能表现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粘连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子宫和附件的B超表现略有差异,例如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与育龄期女性的B超表现不同。对于青春期女性怀疑慢性盆腔炎进行B超检查时,要结合其生理发育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此外,B超检查还可以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盆腔情况的变化,了解病情的转归。
2.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内容及意义:MRI对于盆腔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器官及组织的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一些较小的炎症病灶或粘连情况。在诊断不典型的慢性盆腔炎时,MRI可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慢性盆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通常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考虑使用。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长期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可能会影响MRI检查的图像质量,在进行MRI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相关用药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