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外阴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通过性传播和间接传播,有外阴瘙痒、灼热感、分泌物异常等表现,通过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用甲硝唑全身和局部用药治疗,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预防,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滴虫性外阴炎的定义
滴虫性外阴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外阴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炎症性疾病,阴道毛滴虫不仅可感染外阴,还常同时累及阴道,引发滴虫性阴道炎。
二、病因
1.病原体:致病原是阴道毛滴虫,其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易繁殖,引起炎症发作。
2.传播途径
性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与患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后,女性感染风险较高。
间接传播: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在公共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感染几率增加。
三、临床表现
1.外阴瘙痒:外阴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瘙痒较为剧烈,可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尤其在夜间瘙痒感可能会加重,这与阴道毛滴虫感染后刺激外阴皮肤黏膜有关。
2.外阴灼热感:患者感觉外阴有灼热感,在活动、性交、排尿后可能会加重这种灼热不适。
3.分泌物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有臭味,这是因为滴虫无氧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腐臭气体所致。
4.其他症状:合并尿道感染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见血尿。
四、诊断
1.妇科检查:可见外阴充血,严重者有抓痕,有时可见外阴湿疹样改变。阴道黏膜充血,有散在出血点,宫颈有“草莓样”改变。
2.实验室检查
生理盐水悬滴法:是简便的诊断方法,取阴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量生理盐水,混匀后在显微镜下寻找滴虫,若找到活动的滴虫即可确诊。
培养法:对于可疑患者,若悬滴法阴性,可采用培养法,其准确性较高,培养法是将阴道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有无滴虫生长。
五、治疗
1.全身用药:主要治疗药物为甲硝唑,甲硝唑能抑制滴虫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断裂,从而发挥杀灭滴虫的作用。由于滴虫性阴道炎常伴有滴虫性阴道炎,所以需要全身用药。
2.局部用药:可选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或甲硝唑凝胶局部放置,局部用药可以直接作用于外阴阴道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六、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内裤宜用棉质,单独清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合洗涤,防止交叉感染。
2.避免不洁性行为: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性传播滴虫的风险。
3.公共卫生注意:在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场所,尽量使用淋浴,避免使用公共坐式便器,减少间接接触感染的机会。
4.积极治疗:对于已婚者,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以免相互感染,导致病情反复。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滴虫性外阴炎的治疗需谨慎,由于甲硝唑在妊娠早期使用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所以一般建议在妊娠中晚期,在医生评估利弊后,可谨慎使用甲硝唑。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2.哺乳期女性:甲硝唑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女性使用甲硝唑后,药物可能会进入婴儿体内,对婴儿产生影响,所以哺乳期女性使用甲硝唑时需暂停哺乳,停药后再恢复哺乳,用药期间要按时挤出乳汁,保持乳汁分泌,以保证停药后能够继续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