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患者有持续发热(因伤寒杆菌繁殖释放致热物质致体温调节紊乱)、相对缓脉(因内毒素作用迷走神经致张力增高使心率相对缓慢)、全身中毒症状(因毒素入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致精神萎靡等)、消化道症状(因毒素影响致食欲不振等,儿童更突出且有基础病者加重)、病程7-14日部分出现胸腹部淡红色小斑丘疹样玫瑰疹(由伤寒杆菌栓塞血管致小血管炎)、病程中出现轻度质软有压痛的肝脾肿大(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
一、持续发热
伤寒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发热的症状,体温呈阶梯状上升,可在数日内升至39℃-40℃,且发热可持续1-2周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伤寒杆菌在体内繁殖,其释放的内毒素等致热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紊乱而出现持续发热。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机体的生理差异,发热的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可能体温波动相对较大,但总体趋势是持续升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会对原有疾病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二、相对缓脉
相对缓脉是指脉搏加快程度与体温升高程度不成比例。一般来说,体温每升高1℃,脉搏应增加约10次/分,但伤寒患者体温升高时,脉搏增加不明显,脉搏速率相对缓慢。这是由于伤寒杆菌感染后,内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使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心率相对缓慢。在儿童中,相对缓脉的表现可能因儿童的心率本身相对较快而不太容易察觉,但通过专业的心率监测仍可发现脉搏与体温的不匹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率可能相对较慢,相对缓脉的表现可能更易被发现,但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三、全身中毒症状
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乏力等。这是因为伤寒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状态。不同性别患者在全身中毒症状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由于女性在生理周期等方面的不同,可能在乏力等症状的感受上略有不同;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饮酒的人,全身中毒症状可能会相对更明显,因为其机体的基础状态可能较差,更容易受到伤寒杆菌毒素的影响。
四、消化道症状
多数患者有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是因为毒素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患者对食物的摄取减少;腹胀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减慢,气体积聚;腹痛多为右下腹轻压痛,是因为伤寒杆菌在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儿童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伤寒杆菌的影响,可能出现呕吐等更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对于有消化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肠炎等,感染伤寒后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加重,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和病情观察。
五、玫瑰疹
部分患者在病程第7-14日可出现玫瑰疹,多见于胸腹部,为淡红色小斑丘疹,直径约2-4mm,压之褪色,数量一般在10个左右,分批出现。玫瑰疹是伤寒杆菌栓塞血管引起的小血管炎所致。不同年龄患者玫瑰疹的出现情况可能不同,儿童皮肤较薄,玫瑰疹可能更容易观察到;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玫瑰疹的表现可能与普通患者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与其他皮疹进行鉴别。
六、肝脾肿大
病程中可出现肝脾肿大,多为轻度肿大,质软,有压痛。这是因为伤寒杆菌感染后,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导致肝脾肿大。儿童的肝脾相对较柔软,肿大的表现可能在体检时更容易发现;对于老年患者,肝脾肿大可能由于其肝脏和脾脏的基础状态不同,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为伤寒引起的肝脾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