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及其他并发症等,不同并发症有不同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如肠出血多在病程2-3周,儿童相对少见但病情可能更严重,受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肠穿孔是最严重并发症,多见于年长儿童及成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易延误诊断,受年龄、生活方式等影响;中毒性肝炎较常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肝脏娇嫩症状易被忽视,受年龄等影响;中毒性心肌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心脏脆弱病情变化快,受年龄等影响;其他并发症中支气管炎等儿童易发生,溶血尿毒综合征少见但严重,儿童病情进展快需谨慎治疗。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肠壁相对薄弱,发生肠出血时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生活方式上,患病期间若活动量较大、饮食不当(如进食粗糙食物)等可能增加肠出血风险;有慢性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伤寒时肠出血的概率可能相对更高。
肠穿孔
发生情况:是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4%-4%,多见于年龄较大儿童及成人,儿童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可能。多发生在病程第2-3周,因伤寒肠道病变致肠壁坏死、溃疡深达浆膜层,当肠道内压力增高(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时可导致肠穿孔,穿孔时患者突感右下腹剧烈疼痛,随后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表现,儿童因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较难早期准确表达腹痛情况,易延误诊断。
影响因素:年龄上,成人肠道解剖结构相对固定,肠穿孔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患病期间不注意休息、剧烈活动等易诱发肠穿孔;有肠道基础疾病病史者,发生肠穿孔的可能性增大。
中毒性肝炎
发生情况:较常见,发生率约为10%-50%,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肝脏相对娇嫩,发病时可能症状更易被忽视。多在病程第1-2周出现,表现为肝大、压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等,严重时可出现黄疸,儿童若出现黄疸可能面色发黄等表现更明显,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影响因素:年龄小的儿童肝脏代谢、解毒功能不完善,对伤寒毒素的耐受能力较差,更易出现中毒性肝炎;生活方式中,患病期间营养状况、是否同时有其他影响肝脏的因素等会影响中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有肝脏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中毒性肝炎的概率及严重程度可能更重。
中毒性心肌炎
发生情况:发生率约为3.5%-18%,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心脏功能相对脆弱,病情变化可能更快。多在病程第2-3周,体温高峰时出现,表现为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儿童若出现心力衰竭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水肿等表现,需密切关注心脏体征及心电图变化。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心脏代偿能力较弱,中毒性心肌炎对儿童心脏功能影响可能更显著;生活方式中,患病期间休息不足、活动过多等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中毒性心肌炎发生风险;有心脏基础疾病病史者,发生中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及病情严重程度更高。
其他并发症
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较易发生,发生率约为10%-30%,多在病程中出现,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儿童可能咳嗽症状相对不典型,需注意与伤寒本身发热等表现鉴别,小婴儿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增快等。
溶血尿毒综合征:较少见但严重,多发生在伤寒病程第1-3周,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儿童发生时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及时进行肾功能、血常规等监测,因其肾脏功能发育不成熟,对肾功能损害的耐受更差,治疗上需更谨慎关注肾脏保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