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对月经有多方面影响,可致月经量增多,原因是子宫腔增大等,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会引起月经周期改变,因干扰子宫节律和内膜变化,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还会造成月经经期延长,因影响子宫收缩致内膜脱落不全,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其中月经量增多约25%-45%患者出现,月经周期改变约10%-20%患者出现,经期延长约15%-30%患者出现。
一、月经量增多
原因:子宫肌瘤可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且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量增多。例如,黏膜下子宫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破坏了子宫内膜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使得血管破裂出血增多。研究表明,约25%-45%的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其中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月经量增多的发生率相对更高。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相对活跃,子宫肌瘤对月经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而接近绝经年龄的女性,子宫肌瘤可能会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有所缩小,但在此之前月经量增多的情况可能已经存在。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月经量增多带来的身体不适,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调节和整体健康状况,进而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月经情况产生不利影响。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子宫肌瘤导致的月经量增多可能会更加严重,因为凝血功能异常会进一步加重出血情况。
二、月经周期改变
原因:子宫肌瘤可能会干扰子宫的正常节律性收缩和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月经周期的改变。例如,肌壁间子宫肌瘤较大时,可能会影响子宫肌层的正常收缩节律,导致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一般来说,约10%-20%的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改变的情况。
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的生殖系统尚在发育阶段,子宫肌瘤对月经周期的影响可能与成年女性有所不同;而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本身就容易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此时合并子宫肌瘤可能会使月经周期改变的情况更加复杂。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如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以及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干扰内分泌系统,加重月经周期的改变。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紊乱,从而影响月经周期。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既往月经不调的病史,那么合并子宫肌瘤后,月经周期改变的可能性会增加,因为原有的月经不调基础可能与内分泌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而子宫肌瘤会进一步干扰这些因素的平衡。
三、月经经期延长
原因:子宫肌瘤影响子宫收缩,使得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从而导致月经经期延长。例如,浆膜下子宫肌瘤虽然对宫腔形态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肌瘤较大影响了子宫的整体收缩功能,也可能导致经期延长。临床数据显示,约15%-30%的子宫肌瘤患者存在月经经期延长的情况。
年龄因素:老年女性由于子宫肌层弹性下降等原因,子宫肌瘤导致的经期延长可能相对更难恢复;而年轻女性如果子宫肌瘤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经期延长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长期处于久坐状态等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子宫的血液循环和收缩功能,进而加重经期延长的症状。因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而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阻碍血液循环。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子宫内膜炎等既往病史,那么合并子宫肌瘤后,经期延长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子宫内膜的炎症本身就可能导致经期异常,而子宫肌瘤又会进一步干扰子宫的正常恢复和收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