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烧肚子疼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胃肠道病毒(轮状、诺如)、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累及胃肠道,非感染性因素有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幼儿免疫系统弱易发病,需注意护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
一、感染性因素
(一)胃肠道感染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患儿除了发烧、肚子疼外,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出现发烧,炎症刺激肠道引起肚子疼。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幼儿发热,体温多在38-39℃左右,肚子疼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
诺如病毒感染也可导致幼儿发烧肚子疼,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较短,一般1-2天,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症状,肚子疼部位不固定,可能与病毒引起的肠道炎症波及肠道神经有关。
2.细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幼儿食用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易发病,除发烧、肚子疼外,腹泻症状较为明显,大便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沙门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和肚子疼,体温可高达39℃以上,肚子疼为腹部绞痛。
大肠杆菌感染: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幼儿肠道感染,出现发烧、肚子疼、腹泻症状,腹泻物多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肠道黏膜,引发炎症,进而导致体温升高和肠道痉挛性疼痛。
(二)呼吸道感染累及胃肠道
1.上呼吸道感染
一些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除了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外,也可能出现肚子疼的表现。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波及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出现胃肠道症状,同时体温调节中枢受影响引起发热,肚子疼多为隐痛,部位不固定。
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链球菌感染,也可能通过血液或神经传导影响胃肠道,导致幼儿发烧肚子疼,同时可能伴有咽痛、扁桃体肿大等呼吸道感染表现。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腹部脏器问题
1.肠痉挛
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肠痉挛。诱因可能是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多生冷食物、暴饮暴食等,也可能与腹部着凉有关。患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肚子疼,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可伴有发烧,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是因为肠痉挛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体温轻度升高,通过减少肠道痉挛,腹部热敷等非药物干预多可缓解。
2.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炎症之后。由于链球菌或其他细菌感染后,淋巴结肿大、发炎,患儿出现发烧、肚子疼症状,肚子疼以右下腹为主,但压痛部位不固定,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超声检查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体温多在38℃左右,肚子疼呈隐痛或胀痛。
三、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幼儿特点
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所以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而出现发烧肚子疼的情况。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幼儿腹部温暖,避免着凉,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不洁食物。如果幼儿出现发烧肚子疼症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肚子疼的性质(如疼痛是持续还是阵发性、程度等)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呕吐、腹泻、精神状态等)。
(二)特殊情况提示
如果幼儿发烧肚子疼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精神萎靡、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5℃)、腹痛加剧、呕吐频繁且呈喷射性等情况,提示可能有严重的疾病,如肠套叠等,需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