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阴道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因素)、药物治疗(抗真菌、抗细菌)、阴道微生态调节(补充益生菌),针对特殊人群(妊娠期、老年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还需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均衡、作息充足)以促进康复。
一、一般治疗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但要避免过度清洗,以免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清洗方式基本一致,但儿童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要注意轻柔清洗,防止损伤。例如,青春期女性随着激素水平变化,阴道自洁能力有所增强,但仍需保持清洁;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清洗时更要注意水温适宜,动作轻柔。
要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勤换内裤,换洗的内裤要在阳光下暴晒,利用紫外线杀菌。
2.避免刺激因素
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卫生巾等产品。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选择卫生用品时要格外谨慎,防止因接触过敏原导致阴道炎加重。同时,要避免性生活过度频繁或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侵入的机会。
二、药物治疗
1.抗真菌药物
若慢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真菌药物。例如,对于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局部使用克霉唑制剂等;对于复杂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能需要延长治疗疗程或采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孕妇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多选择局部用药,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2.抗细菌药物
若为细菌性阴道炎,常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甲硝唑可以抑制厌氧菌生长,恢复阴道菌群平衡。对于哺乳期女性,使用甲硝唑时需考虑药物通过乳汁的传递对婴儿的影响,可能需要暂停哺乳或选择其他相对安全的药物替代。
三、阴道微生态调节
1.补充益生菌
可以使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制剂,恢复阴道正常菌群。例如,定殖在阴道内的乳杆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物质,抑制有害菌生长。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慢性阴道炎患者,补充益生菌有助于重建阴道微生态环境。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补充益生菌时,使用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四、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慢性阴道炎时,要积极治疗,因为阴道炎可能会引起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治疗时严格遵循局部用药为主的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如某些口服抗真菌药物在妊娠早期应避免使用。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慢性阴道炎。除了上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增加阴道抵抗力,但使用雌激素时要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等风险,进行个体化用药。
五、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要注意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高糖食物,因为高糖饮食可能会促进念珠菌生长,加重阴道炎症状。例如,患有慢性阴道炎的女性应减少蛋糕、糖果等甜食的摄入。
2.作息方面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力,对于阴道炎的康复有积极作用。不同年龄的人群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同,但都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如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睡眠对身体各方面发育重要;中年人群保证充足睡眠可维持身体机能稳定,利于阴道炎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