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发病部位包括多个上生殖道部位,有下腹痛、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用抗生素或手术治疗,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有特殊要求;宫颈炎是子宫颈的炎症,多无症状或有分泌物增多等,通过病原体检测等,淋病奈瑟菌感染用头孢类等,衣原体感染用四环素等,妊娠期和幼女宫颈炎有相应治疗考虑。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盆腔炎: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
宫颈炎: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多为病原菌感染所致,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引起,多见于育龄妇女。
二、临床表现
盆腔炎
症状: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缺乏等。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体征: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
宫颈炎
症状: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
三、实验室检查
盆腔炎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这些指标可反映炎症的活动情况。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病原菌,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
病原体培养:通过对阴道分泌物等进行培养,明确病原菌种类,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宫颈炎
病原体检测:包括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检测,常用方法有核酸扩增试验等,能明确是否有相关病原菌感染。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可初步判断是否有炎症存在。
四、影像学检查
盆腔炎
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肿块、盆腔积液等,有助于判断盆腔内炎症情况。对于有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B超可表现为附件区囊性包块,壁厚、边界不清,内有分隔等。
宫颈炎
一般无特殊影像学检查需求,主要依靠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五、治疗原则
盆腔炎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经验性治疗需覆盖主要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厌氧菌等,常用药物有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甲硝唑等联合用药。
手术治疗:适用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宫颈炎
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选用头孢菌素及头霉素类药物,如头孢克肟等。
对于衣原体感染:选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如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同时,对于有宫颈息肉的患者可进行息肉摘除术等。
六、特殊人群情况
盆腔炎
妊娠期:盆腔炎可影响妊娠结局,如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等,治疗时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哺乳期:哺乳期用药需考虑药物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选择哺乳期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用药期间可继续哺乳,但需密切观察婴儿情况。
宫颈炎
妊娠期:妊娠期宫颈炎若有症状需积极治疗,避免上行感染影响胎儿,治疗药物选择需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如局部使用一些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也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
幼女:幼女宫颈炎多与阴道异物有关,需取出异物,并根据病原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再次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