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发生在早产儿的慢性肺部疾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呼吸支持等因素相关,有呼吸系统及其他表现,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需调整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并防治感染,部分预后不佳,可通过合理用氧、促进肺部发育、加强护理等预防。
一、定义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早产儿身上的慢性肺部疾病,多发生于胎龄小于30周、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早产儿未发育成熟的肺部受到多种因素损伤有关,比如早产导致肺部发育不成熟,出生后需要吸氧、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这些因素会引起肺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进而造成肺部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异常,最终导致支气管和肺泡发育不良。
二、高危因素
1.早产因素:胎龄越小,发生BPD的风险越高,胎龄小于26周的早产儿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2.出生体重:出生体重越低,患BPD的可能性越大,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在出生后需要呼吸支持,从而增加了肺部损伤的风险。
3.呼吸支持情况:出生后需要长时间使用高浓度氧、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发生BPD的几率明显升高。比如出生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2小时,就会增加BPD的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表现:出生后数周后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呼气呻吟、鼻翼扇动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呼吸费力加重,胸廓可能出现畸形等。
2.其他表现:患儿可能会有体重增长缓慢,因为肺部疾病影响了机体的营养摄入和利用;还可能伴有反复的肺部感染等情况。
四、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早产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有弥漫性的病变,比如肺纹理增粗、网格状改变、囊状气肿等表现,结合早产史和呼吸支持情况等来综合诊断BPD。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不同阶段,如早期BPD、典型BPD等。
五、治疗与管理
1.呼吸支持的调整:逐步调整吸氧浓度和呼吸支持方式,尽量减少高浓度氧和机械通气对肺部的进一步损伤,比如根据患儿的血氧情况,缓慢降低吸氧浓度,尝试采用无创通气等方式替代有创机械通气。
2.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因为BPD患儿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加的情况,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肺部修复,比如保证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摄入,可通过鼻饲喂养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
3.防治感染:由于BPD患儿肺部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要注意预防感染,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六、预后情况
部分早产儿BPD经过治疗后,随着年龄增长,肺部情况可能会逐渐改善,但是也有一些患儿会遗留长期的肺部问题,比如肺功能下降、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未来的运动、呼吸等功能。而且BPD患儿在儿童期和成年期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也比正常儿童高。
七、预防措施
1.减少不必要的呼吸支持损伤:在早产儿出生后,合理使用氧疗和机械通气,避免过度吸氧和长时间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如小潮气量、适当呼气末正压等,以减少对肺部的损伤。
2.促进肺部发育:对于早产儿,可考虑使用一些促进肺部发育的药物等辅助措施,但需在严格的临床评估下进行,比如一些研究发现某些药物可能对肺部发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要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3.加强早产儿的整体护理:保持早产儿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湿度等,减少感染机会,为早产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助于降低BPD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