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附件炎是女性右侧输卵管和卵巢的炎性疾病,发病与病原体感染、宫腔操作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有关,有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宫腔操作感染、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来预防。
发病原因
病原体感染:主要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还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原体容易侵入右侧附件引发炎症。比如,女性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有多个性伴侣等情况,就增加了病原体感染右侧附件的风险。
宫腔操作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宫腔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病原体可能通过手术创面进入右侧附件引起炎症。对于有过这类宫腔操作史的女性,相对更容易患上右侧附件炎。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比如阑尾炎,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炎症可蔓延至右侧附件,引发右侧附件炎。这是因为阑尾与右侧附件位置相邻,炎症可以直接扩散波及。
临床表现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右侧附件炎常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疼痛,在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可能加重。不同年龄段女性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由于身体对疼痛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可能对疼痛的感受更明显;而中老年女性可能疼痛程度相对轻一些,但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量比平时增多,质地可能变得粘稠,呈脓性等异常性状。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右侧附件及周围组织的腺体分泌增加。
月经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情况。比如炎症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影响月经。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8℃左右甚至更高。如果是儿童患右侧附件炎,由于儿童身体的生理特点,发热可能相对更明显,而且儿童表达不适的方式可能不如成人清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右侧附件区域,可发现右侧附件区有压痛、反跳痛,有时可触及增厚的输卵管或包块等。不同年龄女性妇科检查的操作和感受有所不同,儿童进行妇科检查时需要更加轻柔、谨慎,并且要取得家长的配合。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也会升高。对于性传播疾病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可通过取阴道分泌物等进行核酸扩增试验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右侧附件区增厚、增粗,或有炎性包块等情况。B超检查对于儿童和成年女性操作类似,但儿童可能需要适当的镇静等处理以配合检查。
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方式。例如,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右侧附件炎,可选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选用多西环素等药物。
支持治疗: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要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儿童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尤为重要,有助于身体恢复。
预防措施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避免多个性伴侣,降低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避免宫腔操作的感染风险:如果必须进行宫腔操作,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要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如患有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炎症时,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至右侧附件引发右侧附件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