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炎症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分别有不同病因、特点及治疗药物;外阴瘙痒症分局部原因相关(如外阴阴道炎症、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等)和全身原因相关(如糖尿病、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有相应治疗方式;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老年女性在外阴阴道炎症和外阴瘙痒症治疗上各有注意事项,妊娠期需谨慎用药,哺乳期考虑药物对婴儿影响,老年女性因雌激素低等有相应治疗特点。
一、外阴阴道炎症的治疗
(一)细菌性阴道病
1.病因及特点: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多见于生育期女性,与性生活频繁等因素相关。
2.治疗药物:主要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通过抑制厌氧菌生长发挥作用。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病因及特点: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等,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2.治疗药物:常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等,对于病情严重、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三)滴虫性阴道炎
1.病因及特点: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女性多见,可在不同年龄段发病。
2.治疗药物:全身用药首选甲硝唑,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时治疗。
二、外阴瘙痒症的治疗
(一)局部原因相关瘙痒
1.外阴阴道炎症:如上述各类外阴阴道炎症可伴有外阴瘙痒,需针对具体的外阴阴道炎症进行相应治疗,控制炎症后瘙痒多可缓解。
2.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病因及特点: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潮湿、搔抓等慢性刺激有关,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
治疗:主要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缓解瘙痒症状,同时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
3.外阴硬化性苔藓
病因及特点: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以绝经后女性多见。
治疗:局部应用丙酸睾酮等药物改善症状,对于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复发率较高。
(二)全身原因相关瘙痒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刺激外阴可引起瘙痒,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瘙痒症状多可改善。
2.黄疸: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需针对肝胆疾病进行相应治疗,以缓解瘙痒。
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于妊娠期女性,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需进行相应的产科处理及对症治疗以缓解瘙痒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1.外阴阴道炎症:妊娠期发生外阴阴道炎症时,用药需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局部应用克霉唑等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甲硝唑使用需权衡利弊。
2.外阴瘙痒症:需考虑到胎儿安全,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以局部对症治疗为主,保持外阴清洁舒适。
(二)哺乳期女性
1.外阴阴道炎症:哺乳期用药需考虑药物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如使用甲硝唑时需暂停哺乳,而局部应用克霉唑等相对安全。
2.外阴瘙痒症:尽量选择局部外用且对婴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避免全身用药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三)老年女性
1.外阴阴道炎症: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外阴阴道炎症,治疗时可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加阴道抵抗力,同时针对具体炎症类型选择合适药物。
2.外阴瘙痒症:老年女性外阴瘙痒症可能与局部皮肤萎缩、干燥等有关,治疗时除针对病因外,可使用保湿剂等改善局部皮肤干燥状况,缓解瘙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