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发病与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过敏体质、免疫功能异常)、年龄因素(学龄前及学龄期、婴幼儿期)、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相关,感染可致免疫反应引发紫癜,过敏体质及免疫功能异常者易因免疫紊乱发病,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等差异发病几率有别,家族有紫癜病史儿童遗传易感性增加。
一、感染因素相关
1.细菌感染:
儿童若频繁发生链球菌性咽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患紫癜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可能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引发紫癜相关的病理改变。研究表明,在紫癜患儿中,有相当比例的患儿在发病前有链球菌感染的病史,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等部位,导致血管炎症,引发紫癜。
2.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感染也与紫癜的发生相关。如人类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后,病毒作为外来抗原,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以风疹病毒为例,儿童感染风疹病毒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可能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病变,从而增加紫癜的发病几率。有临床观察发现,在病毒感染流行季节,儿童紫癜的发病率相对有所升高。
二、自身免疫因素相关
1.过敏体质儿童:
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其免疫系统更容易对外界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例如,对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如青霉素等)、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敏感。当接触到过敏原时,过敏体质的儿童体内会发生Ⅰ型超敏反应,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紫癜。有研究统计,过敏体质儿童患紫癜的概率比非过敏体质儿童高约2-3倍。
2.免疫功能异常儿童:
一些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或紊乱的儿童,如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等情况的儿童,机体的免疫监视、自稳和防御功能失衡。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及体内异常细胞,但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无法正常调节免疫反应,容易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等组织,引发血管炎症,导致紫癜发生。例如,部分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紫癜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三、年龄因素相关
1.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
一般来说,3-14岁的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相对更容易患紫癜。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免疫系统正在逐渐发育完善,还不够成熟稳定。在面对外界各种病原体、过敏原等刺激时,免疫系统容易出现调节失衡的情况。而且这个阶段的儿童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接触各种外界物质的机会增多,包括可能接触到的过敏原、病原体等,增加了发生免疫相关疾病引发紫癜的可能性。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年龄段儿童紫癜的发病率占儿童紫癜总发病率的70%-80%左右。
2.婴幼儿期儿童:
虽然婴幼儿期儿童患紫癜的概率相对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低一些,但也有一定发病风险。婴幼儿期儿童的免疫系统更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对外界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是引发紫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婴幼儿期接触过敏原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加,如接触某些食物、洗护用品等过敏原,也可能诱发紫癜。
四、遗传因素相关
1.有家族史的儿童:
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紫癜相关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等,那么儿童患紫癜的遗传易感性会增加。虽然目前紫癜的遗传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紫癜的易感性相关。如果儿童携带了相关的易感基因,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感染、过敏原接触等)刺激时,就更容易发生紫癜。例如,有家族性过敏性紫癜病史的儿童,其发病风险比无家族史儿童高1.5-2倍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