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冒是新生儿期因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常见病因有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和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临床表现有局部(鼻塞、流涕)和全身(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吃奶减少)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一般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环境、保证营养摄入),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严禁自行给新生儿用成人药。
一、新生儿感冒的定义
新生儿感冒是新生儿期因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力较弱,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而发生感冒。
二、常见病因
(一)病毒感染
1.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感染新生儿,新生儿接触被鼻病毒污染的物品后,病毒可侵入上呼吸道引发炎症。
2.冠状病毒:某些类型的冠状病毒也可导致新生儿感冒,其传播途径类似其他呼吸道病毒,新生儿由于自身免疫防护能力不足,容易被感染。
(二)细菌感染
1.溶血性链球菌:在特定环境下可感染新生儿上呼吸道,如新生儿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等情况,溶血性链球菌容易滋生并引发感染导致感冒相关症状。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1.鼻塞:新生儿鼻腔相对狭窄,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易出现明显鼻塞,可导致新生儿呼吸不畅,尤其在吃奶时可能因鼻塞而影响吸吮。
2.流涕:初期可能为清水样鼻涕,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为黏液性或脓性鼻涕。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新生儿感冒后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7.5℃-38.5℃左右波动,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对感染的反应可能表现为发热。
2.精神状态改变:新生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况,若感冒症状较重,影响到新生儿的舒适感,就会表现出精神状态的异常。
3.吃奶减少:由于鼻塞导致呼吸不畅,新生儿在吃奶时可能会因为呼吸与吸吮不能协调进行而出现吃奶减少的现象。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新生儿的鼻腔、咽部等部位,观察鼻腔黏膜是否充血、肿胀,咽部有无红肿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若考虑细菌感染,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升高;若为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升高,但这只是辅助诊断的依据,不能仅凭血常规确诊。
2.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鼻咽分泌物涂片或培养等检查,以明确具体的病原体类型,如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确定是否为病毒感染及具体的病毒种类。
五、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
(一)一般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使用湿润的棉签轻轻清理新生儿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利于新生儿呼吸。注意清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鼻腔黏膜。
2.改善环境: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为宜,这样的环境利于新生儿舒适,也有助于病情恢复。
3.保证营养摄入:鼓励新生儿正常吃奶,保证营养供给,因为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新生儿增强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
六、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感冒时,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若发现新生儿出现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8.5℃持续不缓解)、精神极度萎靡、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自行给新生儿使用成人感冒药等药物,因为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成熟,随意用药可能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