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搐的原因多样,包括高热惊厥(6个月-5岁儿童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易致全身强直性或阵挛性短时间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的细菌或病毒感染、脑脓肿等引发炎症或脓肿致神经功能异常)、癫痫(部分儿童发热可诱发,病因复杂,发作形式多样,脑电图可助诊)、代谢紊乱(低血糖致大脑能量供应受影响、低血钙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抽搐)、其他原因(中毒如药物或食物中毒、脑外伤致脑实质损伤等引发抽搐)。
一、高热惊厥
1.常见于儿童:多发生在6个月-5岁的儿童,这与该年龄段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高热时容易出现抽搐。例如,当儿童因感染等原因体温迅速升高至39℃及以上时,就可能引发高热惊厥。
2.发作表现:一般是全身强直性或阵挛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多在几分钟内缓解。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口唇发绀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高热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脑膜炎:
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细菌侵袭。细菌感染后在中枢神经系统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刺激神经细胞导致抽搐。患儿除了抽搐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降低等异常。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组织的炎症、水肿等病变,从而导致抽搐发作。患儿可出现发热、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表现,脑电图检查可能有异常放电。
2.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脓肿等,是由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脑内局部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出现抽搐症状,同时伴有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等表现。
三、癫痫
1.儿童癫痫:
部分癫痫患儿可能以发热时抽搐为首发表现。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当儿童发热时,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癫痫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发育异常、脑损伤等有关。例如,有癫痫家族史的儿童,在发热等诱因下更容易出现抽搐发作。
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全身抽搐、局部肢体抽搐等,发作后可能有嗜睡等表现。脑电图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发现异常的癫痫波。
四、代谢紊乱
1.低血糖:如果儿童长时间未进食,或者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可能出现低血糖。当血糖过低时,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抽搐。患儿常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萎靡等表现,测量血糖可发现血糖低于正常范围。
2.低血钙: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量大,如果钙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等,可能导致低血钙。低血钙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患儿除了抽搐外,还可能有多汗、枕秃、方颅等佝偻病表现,血钙检测可发现血钙降低。
五、其他原因
1.中毒:
药物中毒:儿童误服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有机磷农药等,可能引起中毒性抽搐。例如,误服有机磷农药后,会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乙酰胆碱蓄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抽搐、多汗、流涎等症状。
食物中毒:食用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导致胃肠道症状的同时,也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等。
2.脑外伤:如果儿童有头部外伤史,如摔倒、撞击等,可能导致脑实质损伤、颅内出血等,进而引起抽搐。患儿有明确的头部外伤病史,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头颅CT等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