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疹与幼儿急疹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护理方面有不同特点。病毒疹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因病毒而异,诊断靠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对症支持;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引起,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后热退疹出,诊断依典型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治疗对症处理,护理需多休息、保持皮肤清洁等。
一、病因方面
病毒疹:引起病毒疹的病毒种类繁多,比如风疹病毒可引发风疹,患者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会在体内繁殖,进而导致皮疹出现;麻疹病毒会引起麻疹,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会逐步累及皮肤等多个系统出现相应症状。其发病没有特定的人群年龄段限制,不同病毒感染可能在不同人群中散发。
幼儿急疹:主要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少数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导致,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这是因为该年龄段孩子免疫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容易感染相关病毒。
二、临床表现方面
病毒疹:
风疹:前驱期短,一般1-2天,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佳等症状,前驱期后1-2天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可融合成片。
麻疹:有较明显的前驱期,持续3-4天,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等,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向下蔓延至全身,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不同病毒引起的病毒疹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但总体来说皮疹表现多样,全身症状因病毒不同而有差异。
幼儿急疹:临床特点是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5天,发热期间孩子一般情况良好,部分可能有轻微流涕、咳嗽等症状,热退疹出,皮疹为红色细小密集的斑丘疹,直径1-2mm,先见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1-2天内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三、诊断方面
病毒疹: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如特异性抗体检测)等,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相关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等指标来明确是哪种病毒引起的疹病。比如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可诊断风疹。
幼儿急疹: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突发高热数天后退热出疹来临床诊断,同时可结合实验室检查,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幼儿急疹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再结合病毒学检查,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的特异性抗体等协助诊断,但主要还是依靠典型的临床病程表现来诊断。
四、治疗与护理方面
病毒疹:
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等,若有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可适当使用抗生素等。不同病毒疹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相应处理,由于病因是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特异性抗病毒治疗(除了一些特定的抗病毒指征情况),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护理,比如保持皮肤清洁等。
对于不同人群,如儿童、成人感染病毒疹,护理上都要注意休息、多饮水等,但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并发症等。
幼儿急疹:
主要也是对症处理,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用温水擦拭身体等,体温过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不恰当使用),因为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抗病毒治疗。
护理上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等,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其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由于是婴幼儿高发疾病,护理时要更加细心,关注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脆弱,要防止在发热等过程中出现其他不良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