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有不同症状,治疗包括药物(抗生素等)、手术,不同人群治疗有特殊考虑,预防措施对治疗有辅助作用,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来降低发病及利于治疗。
一、盆腔炎的症状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其症状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有异味;可伴有发热,病情严重时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包块位于后方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等。
二、盆腔炎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根据病情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曲松钠等)、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等)、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等)等,需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用药要足量、足疗程,以彻底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
其他药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主要用于治疗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手术方式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全面考虑。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用保守性手术为主;年龄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可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对极度衰弱危重患者的手术范围需按具体情况决定。
(三)支持疗法
一般治疗:急性盆腔炎患者需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三、不同人群盆腔炎治疗的特殊考虑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处于生育年龄,治疗时需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对生殖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手术治疗时要尽量保留生育相关器官的功能,以提高日后的受孕几率。同时,要注意性伴侣的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导致盆腔炎复发。
(二)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盆腔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在使用抗生素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充分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
(三)儿童
儿童盆腔炎极为罕见,多与生殖道异物、先天畸形等因素有关。治疗时需格外谨慎,首先要明确病因,对于由异物引起的,需及时取出异物,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计算合适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指征,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目的。
四、预防措施对治疗的辅助作用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月经期、产后、流产后要注意卫生,使用合格的卫生用品,禁止性生活、盆浴等,可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降低盆腔炎的发生风险,从而间接减少盆腔炎治疗的难度和复发几率。
避免高危性行为:固定性伴侣,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因为很多盆腔炎是由性传播病原体引起的,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避免高危性行为可从源头上降低盆腔炎的发病可能。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下生殖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可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所以一旦发现下生殖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阻断感染向盆腔蔓延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