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及初染青少年原发综合征由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胸内淋巴结结核包括肿大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病理机制是结核分枝杆菌初次侵入人体肺部在肺泡内巨噬细胞处生长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后通过淋巴管引流到肺门淋巴结致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分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发生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由大量结核分枝杆菌一次或短期内多次侵入血液循环引起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满布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为机体抵抗力较强少量结核分枝杆菌分批入血所致起病较缓症状较轻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上中部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密度不同新旧病变混杂的粟粒状阴影;继发型肺结核中浸润性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继发型肺结核多见于成年人可由原发感染灶内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或外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病X线表现为肺部多种性质病灶如浸润渗出性病灶、干酪性病灶、空洞等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多在浸润性肺结核基础上形成患者抵抗力较低病灶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X线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上部大片状条索状阴影伴有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同时肺门抬高肺纹理呈垂柳样改变患者易反复排菌是重要传染源;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包括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少年可发生于原发感染或继发型肺结核的各个时期干性胸膜炎时胸膜充血水肿表面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渗出性胸膜炎则有胸腔积液形成积液可为浆液性、浆液纤维蛋白性或血性等。
定义及特点:是原发性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及初染的青少年,原发综合征由肺内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胸内淋巴结结核包括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
病理机制:结核分枝杆菌初次侵入人体肺部,在肺泡内巨噬细胞处生长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然后通过淋巴管引流到肺门淋巴结,导致肺门淋巴结肿大等。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多发生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由大量结核分枝杆菌一次或短期内多次侵入血液循环引起,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满布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为机体抵抗力较强,少量结核分枝杆菌分批入血所致,起病较缓,症状较轻,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上、中部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密度不同、新旧病变混杂的粟粒状阴影。
继发型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继发型肺结核,多见于成年人,可由原发感染灶内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病(内源性复发),也可由外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病(外源性再感染),X线表现为肺部多种性质的病灶,如浸润渗出性病灶、干酪性病灶、空洞等。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多在浸润性肺结核基础上形成,患者抵抗力较低,病灶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X线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上部大片状条索状阴影,伴有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同时肺门抬高,肺纹理呈垂柳样改变,患者易反复排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结核性胸膜炎
定义: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包括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少年,可发生于原发感染或继发型肺结核的各个时期。
病理表现:干性胸膜炎时胸膜充血、水肿、表面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渗出性胸膜炎则有胸腔积液形成,积液可为浆液性、浆液纤维蛋白性或血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