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状在注意力方面表现为难以保持专注、容易分散注意;在活动水平方面体现为过度活动、行为冲动;在情绪和行为调节方面呈现情绪不稳定、行为问题多,这些表现会多方面负面影响儿童,家长教师需密切关注,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依年龄特点引导,助儿童健康发展。
一、注意力方面
1.难以保持专注:儿童在进行学习、游戏等活动时,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听讲,常常东张西望、分心,做作业时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而中断,这与正常儿童在相同情境下能相对集中注意力不同。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都可能出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持续时间更短,随着年龄增长可能有所改善,但多动症状明显的儿童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会较为突出,且会影响其学习效率和学业表现,与有正常注意力发展的儿童形成对比。
2.容易分散注意:任何细微的外界干扰都可能让儿童的注意力转移,比如教室里的一声轻响、窗外的一只小鸟等,都能轻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从当前的活动中脱离,这与注意力稳定的儿童不同,注意力稳定的儿童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小,能更好地专注于当前任务,而多动儿童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陷,这种易分散注意的特点会贯穿于他们的日常活动中,无论是学习、玩耍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二、活动水平方面
1.过度活动:在不该活动的场合也会表现出过度的躯体活动。例如,在教室里不能安静坐着,总是扭来扭去、离开座位走动,在餐厅吃饭时也不停摆弄餐具、离开座位等。不同年龄的儿童过度活动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幼儿期可能表现为不停奔跑、攀爬等,学龄期可能在座位上难以安静,这种过度活动与正常儿童在相应场合的活动水平不同,正常儿童能较好地控制自己在不同场合的活动量,而多动儿童的过度活动会干扰课堂秩序、社交活动等,影响其自身的社会适应。
2.行为冲动:行为往往缺乏思考,不假思索就付诸行动。比如在课堂上未经允许就大声说话、抢答问题,在游戏中不顾规则抢先行动等。这是因为多动儿童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先考虑行为的后果再行动,这种冲动行为会导致他们在社交中容易与同伴产生矛盾,在学习中违反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和学业发展,与自控能力较好、行为更符合规范的正常儿童形成鲜明对比。
三、情绪和行为调节方面
1.情绪不稳定:情绪容易大起大落,难以保持稳定。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突然发脾气、哭闹,或者过于兴奋难以平静。例如,想要的玩具没得到就大哭大闹,或者在游戏顺利时过度兴奋难以自控。这种情绪不稳定的表现与正常儿童相对稳定的情绪反应不同,正常儿童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情绪反应更适度,而多动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较弱,情绪波动较大,会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和社交互动,给家庭和学校生活带来困扰。
2.行为问题多:可能出现较多的违反规则或不恰当的行为。比如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打架,欺负弱小,破坏物品等。这些行为问题与正常儿童的行为表现不同,正常儿童能遵循基本的行为规范,与同伴友好相处,而多动儿童的行为问题会严重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导致他们在群体中不受欢迎,进一步加重其心理负担和社交障碍,与行为良好、能融入集体的正常儿童形成差异。
儿童多动症状的这些表现会对其自身的学习、社交、心理等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行为表现,若发现有明显的多动症状倾向,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帮助,以便早期干预和引导,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观察和引导,充分考虑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多动症状带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