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双合诊可了解阴道等情况、三合诊可更清盆腔深部病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看白细胞等、CRP看炎症活动)、影像学检查(B超看子宫等情况、MRI分辨率高用于疑难病例)、腹腔镜检查(有创可直接观察病变及简单治疗)。
一、妇科检查
1.双合诊
操作方法:检查者一手戴无菌手套,将示指、中指伸入阴道,另一手放在下腹部配合检查。通过双合诊可以了解阴道、宫颈、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结缔组织和韧带的情况。例如,能触清子宫的大小、位置、形态、质地及活动度,有无压痛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如年轻女性处女膜完整时,一般不做阴道检查,可改用直肠-腹部诊。
意义:是慢性盆腔炎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双合诊可初步判断盆腔内器官有无异常改变,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三合诊
操作方法:经直肠、阴道、腹部联合检查称为三合诊。即一手示指在阴道内,中指在直肠内,另一手在下腹部配合。三合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后倾后屈子宫的大小,发现子宫后壁、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及双侧盆腔后部的病变,对盆腔内病变的范围、性质以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意义:有助于对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盆腔深部病变进行评估,比如判断是否存在盆腔后壁的炎症浸润、结节等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指标及意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有变化。在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可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辅助判断炎症的活动程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血常规的变化可能更能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对于老年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可作为参考。
2.C-反应蛋白(CRP)
指标及意义: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时迅速升高。慢性盆腔炎患者如果病情处于活动期,CRP水平会升高。监测CRP水平有助于评估炎症的活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CRP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但一般来说,其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检查内容及意义:B超可以了解子宫、卵巢及盆腔的情况。慢性盆腔炎患者B超可能表现为子宫增大,宫旁组织增厚、粘连,输卵管增粗、积液,卵巢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包块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B超检查的操作和观察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青春期女性进行B超检查时要注意保护其隐私,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等;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观察盆腔内器官的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关系。B超检查无创、方便,可作为慢性盆腔炎的常规筛查手段之一。
2.磁共振成像(MRI)
优势及意义:MRI对盆腔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器官的细微结构及病变范围。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慢性盆腔炎患者,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诊断。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多用于疑难病例的进一步评估。
四、腹腔镜检查
1.检查方法及适用情况:腹腔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通过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器官的外观,如输卵管、卵巢、子宫表面的情况,有无充血、水肿、粘连等病变。一般适用于其他检查方法难以明确诊断,且考虑有盆腔内复杂病变的患者。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由于腹腔镜检查有一定的创伤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一般情况是否能耐受腹腔镜检查。
2.意义:腹腔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和程度,对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操作,如分离轻度粘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