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腮腺炎可从接种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及增强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入手。接种腮腺炎疫苗针对特定人群按程序接种;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能减少病毒传播;识别患者症状并减少接触;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一、接种疫苗
1.接种腮腺炎疫苗:
适用人群:一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尤其是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的人群。
作用机制:腮腺炎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腮腺炎病毒的免疫力。大量研究表明,接种腮腺炎疫苗能有效降低腮腺炎的发病风险,例如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接种过疫苗地区的腮腺炎发病率明显低于未接种地区。
接种程序:一般婴儿在18-24月龄时接种第一剂腮腺炎疫苗,4-6岁时接种第二剂,具体接种程序可能因地区和疫苗种类略有不同,但都遵循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规定。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无论年龄、性别。
具体做法: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因为腮腺炎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勤洗手能有效减少手上沾染的病毒,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例如在接触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公共扶手等)后,以及饭前便后都要及时洗手。
2.保持室内通风:
适用人群: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所有室内环境的人群。
作用及做法: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一般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良好的通风可以稀释空气中的腮腺炎病毒浓度,减少在室内感染的几率。对于有腮腺炎患者的家庭,更要加强通风,同时患者居住的房间要单独通风换气,避免病毒在家庭内传播。
三、避免接触腮腺炎患者
1.识别腮腺炎患者:
症状表现:腮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腮腺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疼痛或触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避免接触的原因:腮腺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其发病期(通常是腮腺肿大前1-2天至肿大后5天左右)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患者密切接触很容易被感染。
2.减少接触机会:
人群聚集场所注意: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要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学校等集体场所,要加强健康监测,发现有腮腺炎症状的学生要及时隔离,避免在校园内传播。
四、增强自身免疫力
1.均衡饮食: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
具体要求: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多吃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一般建议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00克,蛋白质类食物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摄入,如儿童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20-30克。
2.适量运动:
适用人群:除了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运动的人群外,其他人群均可。
运动方式及频率: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以选择跳绳、跑步、游泳等运动,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成年人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健身操等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腮腺炎等疾病的几率。
3.充足睡眠: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
睡眠要求: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儿童一般需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需要8-10小时,成年人需要7-9小时。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如果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疾病的易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