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需从调整饮食、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充足休息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护理,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且母亲清淡饮食,人工喂养儿可稀释牛奶并严格消毒奶具,添加辅食婴儿暂停新辅食并选易消化食物;及时更换尿布、清洗臀部后用护臀膏保持皮肤清洁;记录排便、监测精神状态体温及脱水表现;营造舒适环境保证婴儿充足休息;小婴儿护理更轻柔且调整饮食谨慎,有基础疾病婴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并发症。
一、调整饮食
1.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可适当增加喂养频次,但要注意喂养卫生,母亲饮食也需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等可能影响乳汁成分的食物,因为母乳成分会直接影响婴儿消化情况,清淡饮食有助于维持母乳的良好质量,保证婴儿营养摄入同时利于消化。
2.人工喂养儿:可将牛奶稀释后喂养,如先将牛奶与水按一定比例调配,一般1:1或2:1的比例,待婴儿腹泻情况稍有缓解后再恢复正常奶量,人工喂养的奶具要严格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加重腹泻。
3.添加辅食的婴儿:暂停添加新的辅食,已添加的辅食可适当减少量或稀释,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因为此时婴儿胃肠功能较弱,新添加辅食或过量辅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消化。
二、保持皮肤清洁
1.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婴儿腹泻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婴儿娇嫩的皮肤,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或晾干,保持臀部干爽,因为粪便中的刺激性物质若长时间刺激臀部皮肤,易引起红臀等皮肤问题。
2.使用护臀膏:必要时可在清洗臀部后涂抹护臀膏,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皮肤已经有轻度发红的婴儿,护臀膏能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粪便等对皮肤的刺激。
三、观察病情变化
1.记录排便情况:详细记录婴儿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包括大便的颜色、量、有无黏液、脓血等,因为这些信息能帮助判断腹泻的严重程度和病因,例如水样便次数多可能提示脱水风险较高,黏液脓血便可能提示肠道有炎症等情况。
2.监测精神状态和体温:密切关注婴儿的精神状态,如是否精神萎靡、嗜睡等,同时监测体温,若出现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因为婴儿腹泻时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精神状态的改变往往是身体状况的重要信号,发热可能提示有感染存在。
3.注意脱水表现:观察婴儿有无口渴、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症状,一旦发现脱水迹象要及时就医补液,婴儿脱水若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四、保证充足休息
1.营造舒适环境:为婴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为宜,让婴儿能充分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因为休息时身体的各项机能能更好地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
2.减少不必要干扰:避免过多人频繁打扰婴儿休息,保证婴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婴儿在充足睡眠状态下,身体的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能正常进行,利于对抗腹泻带来的身体消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小婴儿:小婴儿皮肤更加娇嫩,在护理臀部时要格外轻柔,清洗和擦拭动作都要轻,防止损伤皮肤,同时小婴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饮食调整要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腹泻加重、精神差等要立即就医,小婴儿对腹泻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2.有基础疾病的婴儿: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婴儿,发生腹泻时更容易出现并发症,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了常规的腹泻护理外,还要针对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进行关注,如营养不良的婴儿腹泻时要注意营养补充的调整方式,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治疗,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婴儿对腹泻的应对能力和恢复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