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会感冒,其常见病原体有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和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症状有局部(鼻塞、流涕、打喷嚏)和全身(发热、咳嗽、烦躁不安)表现;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病原体、注意保暖来预防;非药物干预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婴儿多休息、用生理盐水滴鼻等,特殊情况如发热超38.5℃精神不佳、咳嗽加重等要及时就医。
一、婴儿感冒的常见病原体
1.病毒
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婴儿感染鼻病毒后,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感冒病例中,约有一半以上是由鼻病毒引起的。
冠状病毒也是导致婴儿感冒的常见病毒,某些冠状病毒毒株可引起婴儿的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发热等表现。
2.细菌
肺炎链球菌偶尔也会引起婴儿感冒,当婴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炎链球菌可侵入上呼吸道引发感染,导致婴儿出现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相对病毒引起的感冒,细菌感染导致的婴儿感冒比例相对较低。
二、婴儿感冒的症状表现
1.局部症状
鼻塞:婴儿鼻腔相对狭窄,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出现明显的鼻塞,严重时可影响婴儿的吃奶和睡眠。
流涕:初期可为清水样涕,后期可能变为黏液脓涕。
打喷嚏:婴儿感冒时,鼻腔受到刺激,会频繁打喷嚏。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婴儿感冒后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甚至更高。婴儿发热时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容易引起惊厥等不良后果。
咳嗽:婴儿感冒后可能出现咳嗽症状,可为干咳或有痰咳嗽。如果咳嗽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要警惕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或肺炎。
烦躁不安:由于身体不适,婴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的情况,这与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身体的难受有关。
三、婴儿感冒的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营养成分,能够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所以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时间建议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配方奶中也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免疫系统的发育。
2.避免接触病原体
尽量少带婴儿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等,这些地方病原体较多,婴儿容易被感染。
接触婴儿前要洗手,家人患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时,要与婴儿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传染给婴儿。
3.注意保暖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婴儿增减衣物,避免婴儿着凉。但也不要给婴儿穿得过多,以免出汗后吹风导致感冒。例如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要特别注意婴儿的保暖情况。
四、婴儿感冒的非药物干预及特殊情况处理
1.非药物干预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度适宜,一般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合适。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空气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让婴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婴儿身体的恢复。
对于鼻塞的婴儿,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然后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帮助婴儿排出鼻腔分泌物,缓解鼻塞症状。
2.特殊情况处理
当婴儿感冒发热时,如果体温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较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婴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散热。如果婴儿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不佳,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退热治疗,避免自行给婴儿使用成人退烧药,因为婴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恰当用药可能会对婴儿造成损害。
如果婴儿感冒后咳嗽加重、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拒食等,要立即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感冒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等严重情况的表现,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