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节的诊断需结合影像学、血液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各有特点及局限;血液学检查靠肿瘤标志物检测辅助判断;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穿刺活检是金标准,不同人群在各检查中的表现及意义不同。
一、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1.超声表现与意义:超声是初步筛查肝结节常用的方法。良性肝结节在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例如肝囊肿,超声显示为无回声区,边界光滑。而恶性肝结节超声表现往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血流信号异常等。但超声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对于一些较小或者位置较深的结节可能分辨不清。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肝结节超声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肝结节需要更谨慎地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CT检查
1.CT特征:增强CT扫描对判断肝结节良恶性有重要价值。良性肝结节如肝血管瘤,在增强CT上表现为早期边缘强化,逐渐向中心填充;肝腺瘤等良性结节强化方式也有其特点。恶性肝结节如肝癌,典型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组织,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饮酒者,本身肝脏基础可能不同,在CT判断肝结节时需要结合饮酒史等综合分析;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其肝结节良恶性判断更要紧密结合病史及CT表现。
(三)MRI检查
1.MRI特点:MRI在鉴别肝结节良恶性方面有独特优势。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恶性肿瘤较为敏感,恶性肝结节往往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MRI对肝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更高,良性肝结节和恶性肝结节在不同期相的强化特点能进一步帮助区分。年龄方面,儿童肝结节的MRI表现也有其自身特点,需要儿科医生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解读;对于老年人群,肝脏功能等可能有变化,也会影响MRI对肝结节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二、血液学检查
(一)肿瘤标志物检测
1.甲胎蛋白(AFP):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一般来说,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常升高,但并不是所有肝癌患者AFP都升高,部分良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活动期也可能有AFP轻度升高。不同年龄人群AFP基础水平可能不同,儿童AFP水平与成人不同,在判断儿童肝结节时AFP的意义需要结合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等;对于有乙肝病史的人群,AFP监测尤为重要,定期检测AFP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等恶性病变。
(二)其他肿瘤标志物
1.CA19-9等:CA19-9在胆道系统肿瘤等可能升高,在肝结节诊断中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但这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恶性肝结节,还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及检查综合判断。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高脂饮食者,对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意义判断也需要全面考虑,因为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肝脏整体状态。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活检方法
1.穿刺活检:经皮肝穿刺活检是获取肝结节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常用方法。通过穿刺针获取少量肝结节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穿刺活检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儿童肝脏相对娇嫩,要充分评估穿刺风险;对于老年人群,要考虑其凝血功能等情况,因为穿刺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在活检前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如凝血功能等,以降低活检风险。
2.意义: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判断肝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结节是良性的增生性病变,还是恶性的肿瘤细胞增殖。良性病变如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理上有其特征性表现;恶性病变如肝细胞癌,病理上可见癌细胞的异型性等表现。不同病史人群,如本身有遗传性肝病病史的人群,其肝结节病理表现可能有特定规律,在病理诊断时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