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常见引发因素包括阴道菌群失调(如频繁阴道冲洗、抗生素使用、雌激素水平变化)、外界病原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的相关感染因素)及其他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经期卫生不良),这些因素会破坏阴道生态平衡或使病原体侵入引发阴道炎。
一、阴道的生态环境与自净作用
阴道具有一定的生态平衡,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包括乳酸杆菌等优势菌,它们能保持阴道的酸性环境(pH值通常在3.8-4.4之间),这种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起到自净作用。
二、阴道炎的常见引发因素
(一)阴道菌群失调
1.频繁阴道冲洗
对于女性来说,频繁使用阴道洗剂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原有的酸性环境和正常菌群平衡。例如,正常情况下阴道乳酸杆菌占优势,能分解糖原产生乳酸维持酸性环境,而过度冲洗会使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其他病菌如加德纳菌等可能大量繁殖,从而引发细菌性阴道炎。
尤其是一些没有阴道炎但过度清洁的女性,或者本身阴道菌群易受影响的人群,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后阴道菌群失调的女性,更易因频繁冲洗导致阴道炎。
2.抗生素使用
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因为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使得其他条件致病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例如,一些女性因感冒等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容易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因抗生素使用引发阴道炎,尤其是育龄期女性,由于性生活等因素阴道环境相对敏感,使用抗生素后更易出现菌群失调导致阴道炎。
3.雌激素水平变化
对于幼女和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幼女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乳酸杆菌少,局部抵抗力低,容易受细菌感染引发阴道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发生阴道炎,常见为萎缩性阴道炎。
(二)外界病原体感染
1.细菌性阴道病
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等增多引起。性生活混乱、多个性伴侣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因为这些情况容易导致阴道内菌群环境改变。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孕妇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糖原含量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所以孕妇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概率较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高,也容易滋生假丝酵母菌引发阴道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也易感染假丝酵母菌导致阴道炎。
3.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活跃期女性是高危人群,与患有滴虫性阴道炎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后,感染风险较高;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等间接接触也可能传播,但相对性接触传播概率较低。幼女如果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等也可能感染滴虫性阴道炎,这是因为幼女阴道局部抵抗力低,容易受病原体侵袭。
(三)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使阴道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有利于病原体繁殖。例如,一些女性为了追求身材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会导致阴道局部环境改变,增加阴道炎的发生几率。
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勤换内裤,外阴清洁不到位等,也会为病原体滋生提供条件,增加阴道炎的发病风险。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中老年女性,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引发阴道炎。
2.经期卫生不良
月经期间,女性宫颈口开放,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如果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或者经期不及时更换,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阴道引发感染。尤其是青春期女性和育龄期女性在经期如果不注意卫生,更易患上阴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