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烧伴红疹子可能由幼儿急疹、风疹、麻疹、猩红热等引起,不同病症有不同发病、皮疹特点,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休息、皮肤护理)和发热护理(体温监测、饮食),小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需特别注意,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一、常见原因及对应表现
(一)幼儿急疹
1.发病情况: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通常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引起,少数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感染所致。一般是在发烧3-5天后体温骤降,然后身上出现红疹子。
2.皮疹特点:皮疹为散在的玫瑰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压之褪色,很少融合,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一般1-2天内皮疹就会消退,且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
(二)风疹
1.发病情况: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1-5岁儿童。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
2.皮疹特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到全身,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毫米,可融合成片,一般2-3天皮疹就消退,不留色素沉着或有轻度脱屑。
(三)麻疹
1.发病情况: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6个月至5岁儿童发病率高。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症状,发热3-4天后出疹。
2.皮疹特点:出疹顺序为先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波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
(四)猩红热
1.发病情况: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5-15岁儿童多见。有发热、咽痛、草莓舌等症状,发热1-2天后出疹。
2.皮疹特点: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更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称为帕氏线。皮疹一般48小时达到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消退,1周后开始脱皮,脱皮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轻者呈糠屑样,重者可呈大片状脱皮。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休息:让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孩子直接吹风。对于婴幼儿,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给孩子换洗衣物,衣物要柔软、宽松,避免摩擦皮疹部位。如果孩子瘙痒明显,要防止孩子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感染。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擦身,但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二)发热护理
1.体温监测:密切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对于38.5℃以下的低热,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可帮助散热。
2.饮食: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米粥、面条、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充发热丢失的水分,促进毒素排出。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小婴儿
小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如果小婴儿出现发烧伴红疹子的情况,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皮疹进展等情况。一旦发现孩子精神萎靡、哭闹不止、体温持续不退或皮疹加重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二)有基础疾病的儿童
如果孩子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发烧伴红疹子时,更要谨慎对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要注意基础疾病在发热出疹期间的病情变化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