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是皮肤长期受压迫摩擦致局限性扁平角质增生,黄色或蜡黄质地坚硬边界不清好发受力部位,因机械刺激致角质层过度增生,组织学角质层显著增厚真皮无明显炎症浸润,一般减少摩擦可消退或用角质剥脱剂,预防选合适鞋袜;鸡眼是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损害尖端深入皮内,圆形或椭圆形有压痛好发足跖等部位,因局部挤压摩擦致角质层过度增生,组织学可见角质栓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治疗用鸡眼膏或手术等,预防选合适鞋袜关注足部情况。
胼胝: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扁平状的角质增生性损害。通常为黄色或蜡黄色,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边界不太清楚,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或在严重受压时会有轻度疼痛。好发于手掌、足底等受力部位,比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经常行走或站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儿童若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导致脚部皮肤受到摩擦,也可能引发胼胝。
鸡眼:是一种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性损害,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表面。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粗糙不平,颜色多为淡黄色或深黄色,形似鸡的眼睛。鸡眼有明显的压痛,尤其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会加剧。常见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等部位,多因足部皮肤受到局部压力和摩擦,如穿鞋过紧、足部畸形等因素导致,儿童中如果鞋子过小、过紧,长期摩擦脚部也容易长鸡眼。
发病原因
胼胝:主要是皮肤长期受到机械性的压迫、摩擦等刺激引起。例如,手部经常握持工具、脚部长期受到鞋子的挤压、摩擦等,使得皮肤角质层过度增生、肥厚形成胼胝。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只要长期处于受力摩擦的环境中,都可能出现胼胝。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成年人,手部胼胝较为常见;儿童中活泼好动、行走较多且鞋子不合适的,也可能出现足底胼胝。
鸡眼:多因局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导致角质层过度增生。像穿高跟鞋、鞋子过窄等使足部某一部位长期受到压迫,或者足部有畸形(如拇外翻)导致受力不均,都容易引发鸡眼。儿童方面,如果鞋子尺码不合适,前脚受到挤压,就可能逐渐形成鸡眼。
组织学差异
胼胝:组织学上表现为角质层显著增厚,角质细胞排列紧密,颗粒层和棘层也可增厚,真皮浅层一般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其增厚的角质层是均匀分布的,主要是为了抵御长期摩擦带来的损伤。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只要是角质层长期受摩擦的情况,组织学表现类似,但儿童由于皮肤较娇嫩,角质层增厚情况可能相对成年人更易恢复,但如果摩擦持续存在,也会出现较明显的增厚。
鸡眼:组织学上可见角质栓,其中心角质栓呈圆锥形,嵌入真皮,角质层和棘层细胞增生,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这种结构是因为鸡眼处局部压力集中,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圆锥状,对真皮产生压迫,导致周围组织的一些反应。儿童的组织学表现与成年人类似,但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如果能及时纠正导致鸡眼的因素,可能组织学上的异常恢复会相对快些。
治疗与预防
胼胝: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若能减少摩擦,多可自行消退。比如减少手部握持工具的时间、调整儿童鞋子尺码使其合适,减少足部摩擦。也可以使用角质剥脱剂,如水杨酸软膏等,但儿童使用时需谨慎,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且避免大面积使用。预防方面,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手套,避免长时间受力摩擦。成年人应根据工作性质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儿童要保证鞋子舒适、大小合适,避免过度行走和脚部摩擦。
鸡眼:治疗可以采用鸡眼膏外贴,或者通过手术切除等方法。但儿童使用鸡眼膏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腐蚀周围正常皮肤。预防上同样要注意选择合适的footwear,避免足部受到挤压和摩擦。成年人要注意鞋子的舒适性和合适性;儿童则要关注其足部发育和鞋子的选择,定期检查脚部皮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