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霍乱疫苗需注意:接种前要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如急性疾病期、过敏史、基础疾病等情况需留意,孕妇、儿童有特殊要求;接种时要注意接种部位与方法的规范;接种后要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注意饮食与活动,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加强后续观察。
一、接种前注意事项
(一)健康状况评估
1.急性疾病期:如果处于急性发热性疾病期,如体温超过38℃等情况,一般不建议立即接种霍乱疫苗,因为此时人体免疫力可能处于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影响免疫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急性感染发热时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会有所升高。
2.过敏史:对霍乱疫苗所含成分过敏者严禁接种。如果既往对接种其他疫苗有过严重过敏反应,在接种霍乱疫苗前需详细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接种。比如曾对疫苗中的某种蛋白质成分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群,不能接种。
3.基础疾病: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期肺结核者,接种霍乱疫苗需谨慎。因为这类人群的机体功能状态可能影响疫苗的代谢以及自身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有严重肝脏疾病者,疫苗的代谢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免疫应答。
(二)特殊人群情况
1.孕妇:孕妇接种霍乱疫苗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一般不建议孕妇接种,除非在医生评估后认为接种的获益大于潜在风险。因为目前关于孕妇接种霍乱疫苗对胎儿影响的研究资料相对有限。
2.儿童:不同年龄段儿童接种霍乱疫苗有不同要求,一般来说,儿童接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来确定接种剂量等,同时要关注儿童既往接种疫苗的反应等情况。
二、接种时注意事项
(一)接种部位与方法
1.接种部位:通常霍乱疫苗有口服和注射等不同剂型,口服疫苗一般是口服给药,注射剂型一般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等,要严格按照疫苗的接种要求来确定接种部位和方法。
2.操作规范:接种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局部感染等情况发生。
三、接种后注意事项
(一)观察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要观察接种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情况。一般轻度的局部红肿疼痛等属于常见的一般反应,通常会在1-2天内自行缓解。但如果红肿范围较大、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超过2天以上,需及时就医。
2.全身反应:关注是否出现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如果出现发热,要根据体温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处理;如果出现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等严重情况,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皮疹广泛等,需立即就医抢救。
(二)饮食与活动
1.饮食:接种后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等,以免加重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反应。例如,食用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与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叠加,增加身体不适。
2.活动:接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身体的疲劳感,也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等。一般建议接种后1-2天内适当休息,避免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等。
(三)特殊人群后续观察
1.儿童:儿童接种后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其反应,因为儿童对疫苗反应的耐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与成人不同。要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比如儿童接种后出现嗜睡、拒食等情况,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评估。
2.老年人:老年人接种后要关注其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疫苗反应可能对其基础疾病产生影响。例如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接种后要观察是否有头晕、胸闷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