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局部治疗和手术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分感染性(细菌、病毒、真菌性角膜炎用对应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药)和非感染性(免疫性用激素等,暴露性纠正暴露因素并用眼液);局部治疗有点眼、眼膏、散瞳;手术有清创和移植。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感染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常见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选用相应的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如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等)、氨基糖苷类(妥布霉素等)等。对于病情较重、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
病毒性角膜炎:常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可通过局部点眼或全身用药的方式给药。例如,阿昔洛韦滴眼液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适用于巨细胞病毒性角膜炎等。
真菌性角膜炎:选用抗真菌药物,如那他霉素、氟康唑等。那他霉素是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2.非感染性角膜炎
免疫性角膜炎:如春季卡他性角膜炎等,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白内障等并发症。还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减轻炎症反应。
暴露性角膜炎:主要是纠正暴露因素,如因眼睑闭合不全导致的,可根据情况进行眼睑成形术等。同时局部应用人工泪液,保持角膜表面的湿润,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等。
二、局部治疗
1.滴眼液点眼:根据不同类型的角膜炎选用相应的药物,频繁点眼以维持眼内药物浓度,如细菌性角膜炎可1-2小时点眼一次。
2.眼膏涂抹:夜间可使用眼膏,使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延长,如细菌性角膜炎可使用氧氟沙星眼膏等。
3.散瞳:对于出现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使用散瞳剂,如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可防止虹膜后粘连,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但应注意对于青光眼患者或前房浅的患者要慎用,防止眼压升高。
三、手术治疗
1.角膜清创术:适用于感染性角膜炎病灶清创,可清除感染组织,促进愈合,如细菌性角膜炎病灶局限时可行角膜清创术。
2.角膜移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导致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的患者,可考虑行角膜移植术,如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以恢复角膜透明性和视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角膜炎时,由于其眼部生理特点及配合度等问题,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例如,在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滴眼液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且点眼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眼部组织。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角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感染扩散也可能较快,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人:老年人患角膜炎时,常伴有全身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的相互影响。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与老年人的基础疾病用药产生相互作用,需要谨慎选择药物。同时,老年人的角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周期可能较长,要注意加强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定期复查。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角膜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许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且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如使用局部滴眼液时,要遵循低剂量、短疗程的原则。
4.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患角膜炎时,使用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所以在用药前要咨询医生。可以优先选择局部用药,且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婴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停止哺乳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