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需从疼痛程度和性质评估,非药物缓解措施包括体位调整、呼吸训练、心理疏导,药物缓解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需细致观察护理、严格儿科用药,老年要综合健康状况、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有基础病史患者要考虑对其相关系统影响。
一、术后疼痛评估
1.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0-10分之间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通过哭闹、肢体动作等方式间接反映疼痛程度,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评估。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曾有慢性疼痛病史的,要考虑其基础疼痛阈值等因素对当前术后疼痛评估的影响。
2.疼痛性质评估
区分是锐痛、钝痛还是牵涉痛等。例如卵巢囊肿切除术后的疼痛可能是切口的锐痛,也可能因手术操作引起周围组织牵涉的钝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可能提示不同的情况,如锐痛可能与切口愈合等因素相关,牵涉痛可能与手术区域周围组织的反应有关。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1.体位调整
对于成年患者,可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减轻腹部切口的张力,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舒适体位,避免压迫手术部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半卧位要注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调整体位时要缓慢,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导致头晕等不适加重疼痛相关的不良感受。
2.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可采用腹式呼吸。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腹部肌肉,减轻因肌肉紧张引起的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医护人员可辅助引导其进行深呼吸训练。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呼吸训练要根据其肺功能情况适度调整,避免过度通气等情况。
3.心理疏导
对于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减轻其焦虑情绪。焦虑可能会加重疼痛的感知。不同年龄的患者心理特点不同,儿童需要医护人员亲切的安抚,成年患者可通过语言沟通缓解其紧张焦虑,老年患者可能更需要耐心的交流来减轻心理负担。有精神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心理疏导要更加谨慎,遵循其既往治疗和护理的相关原则。
三、药物缓解(仅提及药物名称)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但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加重胃肠道刺激,需要评估胃肠道风险后谨慎选择。
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等,用于中重度疼痛,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减退,阿片类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需要调整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有呼吸功能障碍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可能会抑制呼吸,需禁用或慎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术后疼痛的观察和护理要更加细致,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疼痛。要注意其术后的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情况,非药物缓解措施中,心理安抚尤为重要,医护人员要多与儿童交流互动,通过游戏等方式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药物使用上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镇痛药物。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术后疼痛的缓解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非药物措施中体位调整要缓慢平稳,呼吸训练要适度。药物使用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3.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采取任何缓解疼痛措施时,都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体位调整时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药物使用时避免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疼痛缓解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因为一些镇痛措施或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