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红眼病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且避免手部接触眼周、避免接触传染源如远离人群密集高风险场所并不共用个人物品、注重眼部卫生维护如保持眼部清洁及避免过度用眼疲劳、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并定期对物品消毒,儿童需家长看护教导良好习惯等、老年人要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等、有基础疾病或过敏史人群要密切关注眼部变化并谨慎选择眼部护理用品。
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1.勤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尤其是在接触眼周之前(如触摸脸部、准备食物等)以及接触可能被污染物品后(如公共扶手、货币等),双手是传播病菌的重要途径,规范洗手可有效减少经手接触引发红眼病的风险,建议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遵循七步洗手法。
2.避免手部接触眼周:尽量不要用手频繁揉擦眼睛,因为手部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揉眼时容易将病菌直接带入眼结膜,引发感染,若眼部有不适,可通过轻轻眨眼或用干净纸巾轻触眼部来缓解,而非用手大力揉搓。
二、避免接触传染源
1.远离人群密集高风险场所:红眼病具有传染性,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如公共浴池、拥挤的公交车等,这些场所人员流动大,病原体传播几率高,在这些环境中接触到红眼病患者分泌物或飞沫的可能性增加。
2.不共用个人物品:若身边有人患有红眼病,要避免与其共用毛巾、脸盆、手帕、眼药水等个人物品,因为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可能残留在这些物品上,健康人接触后易被感染,如毛巾要单独使用,且定期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三、注重眼部卫生维护
1.保持眼部清洁:当眼部有分泌物时,要用干净的纸巾或消毒棉球轻轻擦拭,擦拭时应从眼内侧向眼外侧单向擦拭,避免交叉污染,保持眼部清洁可减少病菌在眼部的滋生,降低感染风险,擦拭用品使用后要及时丢弃并妥善处理。
2.避免过度用眼疲劳: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让眼部得到充分休息,过度用眼会使眼部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红眼病等眼部疾病的易感性,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远眺、闭目休息等放松眼部的操作。
四、环境防护措施
1.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良好的通风环境可降低环境中病原体的浓度,减少感染机会,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眼部健康;同时定期对居住和工作环境中的家具、地面等进行清洁,可使用含氯消毒液等进行擦拭消毒。
2.物品定期消毒:常用的毛巾、枕巾等织物可定期用开水烫洗,一般烫洗10~15分钟能有效杀灭大部分病菌;餐具等可放入消毒柜中进行高温消毒,消毒柜温度需达到120℃左右并保持15分钟以上才能起到较好的消毒效果,通过对常用物品的定期消毒,能进一步减少环境中病原体的存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与他人共用物品、不随意揉眼等,儿童好奇心强,自我防护意识弱,需家长引导其做好防护,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要关注儿童眼部状况,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的毛巾、玩具等要单独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外出归来要及时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可适当增加室内空气净化措施,如使用空气净化器等,降低感染风险,若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控制好基础病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身体免疫力,增加感染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3.有基础疾病或过敏史人群:这类人群本身免疫力或身体状态相对特殊,除做好上述常规防护外,要密切关注眼部变化,一旦出现眼部发红、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疑似红眼病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在选择眼部护理用品时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产品,以免加重眼部不适或引发其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