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块即荨麻疹,诱因多样,包括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接触物及其他物理、情绪、自身免疫等因素,不同人群诱因有差异;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皮肤护理进行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不缓解可用药,抗组胺药常用;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患风疹块时各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要防搔抓、选儿童专用药等,妊娠期女性用药谨慎,老年人用药需考虑肝肾功能等情况。
一、明确风疹块的诱因
风疹块即荨麻疹,其诱因多样。常见的有食物因素,如鱼虾、蟹贝、蛋类、牛奶等动物性蛋白,或草莓、可可、番茄和葱蒜等植物性食物;药物因素,比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感染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吸入物因素,如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接触物因素,如动物接触性荨麻疹,某些植物、化学物质引发的接触性荨麻疹以及由蚊虫叮咬、毒毛虫刺激、某些植物刺激(如荨麻)引起的荨麻疹;其他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情绪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如月经紊乱、妊娠、绝经)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诱因可能有差异,例如儿童可能更易因食物或病毒感染诱发,女性在月经、妊娠等特殊时期可能因内分泌变化而发病风险增加。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避免诱发因素
对于已知诱因的情况:如果明确是食物引起,应避免再次食用相关食物;若是药物引起,需停用可疑药物;接触物导致的,则要避免接触相应物质。比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不同年龄人群需注意不同诱因的防范,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接触的物品和进食的食物,防止接触到过敏原。
对于不确定诱因的情况:要尽量记录生活细节,包括饮食、接触的物品、活动环境等,以便后续排查可能的诱因。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洗时动作要轻,防止搔抓皮肤,因为搔抓可能会加重风疹块的症状,甚至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不同年龄皮肤特点不同,儿童皮肤更娇嫩,清洗时要格外注意水温适宜,力度轻柔。
穿着舒适衣物:选择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易刺激皮肤的材质。这样可以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减轻不适。比如儿童应选择纯棉的内衣,避免穿着紧身的衣物。
三、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非药物干预不能缓解症状,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是常用的,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要谨慎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且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妊娠期女性使用药物更要谨慎,需权衡利弊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风疹块时,家长要特别留意其病情变化,避免儿童搔抓皮肤导致皮肤损伤。在选择药物时,要选用儿童专用的抗组胺药物等,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来确定药物的使用情况,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护理,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风疹块时,用药需非常谨慎。首先非药物干预要尽量做到极致,如通过调整生活环境、穿着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必须用药,要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3.老年人:老年人患风疹块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药物的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用药要更加谨慎,需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使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