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诊断包括家长/教师问卷评估、专业医生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家长/教师问卷评估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从不同环境观察儿童行为表现;专业医生临床检查包括采集病史(儿童自身、家庭和学校环境)和精神状态检查(注意力和多动情况);实验室辅助检查有脑电图可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头颅MRI观察脑部结构排除相关病变。
一、家长/教师问卷评估
1.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
适用人群:适用于家长和教师对6-18岁儿童进行评估。家长版和教师版内容有所不同,家长版主要从家长角度观察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表现,教师版则侧重于学校环境中的表现。
评估指标及意义:包含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多个维度指标。例如多动-冲动维度会涉及孩子是否经常坐不住、手脚小动作多、容易打断别人等行为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维度会涉及孩子是否容易分心、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等表现。通过对这些维度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儿童是否存在多动症的倾向。
2.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适用人群:适用于4-18岁儿童,有家长版和教师版。
评估指标及意义:其中的行为问题维度等内容与多动症相关表现有一定关联。比如在行为问题方面,若儿童有多动症,可能会出现与同龄人相比明显的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等偏离正常行为的表现,通过该量表对这些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判断儿童是否符合多动症的表现特征。
二、专业医生的临床检查
1.病史采集
针对儿童自身情况:医生会详细询问儿童的出生史,包括是否早产、出生时是否有窒息等情况;生长发育史,如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等方面的发育是否符合正常儿童的规律;家族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等情况。例如,如果儿童出生时有窒息史,可能会增加患多动症等神经发育性疾病的风险;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有多动症病史,那么儿童患多动症的概率可能会相对较高。
针对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询问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情况,以及学校中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情况。比如,如果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其行为表现;学校中学习压力过大或教师教学方式不适合等情况,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儿童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2.精神状态检查
注意力检查:医生可能会让儿童进行一些简单的注意力测试,如让儿童盯着一个目标看,或者进行数字背诵等测试。例如让儿童背诵从1开始的连续数字,观察儿童是否能够准确背诵,是否容易中断、遗漏等,以此来评估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多动情况观察:医生会观察儿童在检查室内的活动情况,看是否存在坐立不安、频繁扭动身体、手脚不停乱动等多动表现。同时还会观察儿童的冲动性表现,如是否容易突然打断别人说话、难以等待轮流等。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脑电图检查
意义:多动症儿童的脑电图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如慢波活动增多等情况。但脑电图检查并不是诊断多动症的特异性指标,因为很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脑电图异常,不过通过脑电图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类似多动症表现的疾病。例如,一些癫痫患儿可能会出现类似多动症的行为表现,通过脑电图检查可以发现癫痫样放电等异常情况,从而进行鉴别诊断。
2.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以观察儿童脑部的结构情况,如是否存在脑发育异常等情况。研究发现,部分多动症儿童可能存在脑结构上的一些改变,如额叶等脑区的体积、灰质容积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通过MRI检查有助于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为多动症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如果发现儿童脑部有明显的肿瘤、畸形等病变,那么需要考虑这些病变是否是导致儿童出现相关症状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