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皮试即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操作需用结核菌素注射器抽取溶液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操作前要询问相关病史并解释,结果判断分阴性和阳性,阴性可能有特殊情况儿童有高危因素等需进一步排查,阳性分不同硬结直径情况及不同人群有特殊考虑,结果有临床意义及后续措施阴性有接触史或症状需进一步检查儿童阴性有高危接触史可能复查,阳性弱阳性儿童有密切接触史等需相应处理阳性及强阳性需尽快完善检查确诊活动性结核则抗结核治疗并隔离防护。
一、肺结核皮试的操作及准备
肺结核皮试即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操作时需用结核菌素注射器,抽取0.1毫升PPD溶液,在前臂掌侧中下1/3处皮内注射,使局部形成一皮丘。操作前要询问受检者是否有结核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向受检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
二、结果判断标准
(一)阴性结果
注射部位无硬结或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这可能表示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处于结核感染早期、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重度营养不良者等)可能出现假阴性。对于儿童,若阴性且有结核密切接触史等高危因素,仍需进一步排查;对于成年人,阴性但有相关症状也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
(二)阳性结果
1.硬结直径5-9毫米:为弱阳性,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儿童若出现弱阳性,需结合临床症状、胸片等排查是否有活动性结核;成年人弱阳性可能既往感染过,也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2.硬结直径10-19毫米:为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核感染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进行痰涂片、胸片等检查明确是否患病。
3.硬结直径大于等于20毫米,或虽不足20毫米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高度提示活动性结核,需尽快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抗结核治疗。
三、不同人群结果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
儿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PPD试验结果的判断需更谨慎。若儿童PPD试验强阳性,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高度警惕活动性结核,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等;若儿童是卡介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阳性反应,但一般硬结直径多在5-9毫米左右,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反应有所不同,需结合接种史等综合判断。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可能出现假阴性情况较多。所以老年人PPD试验阴性时,不能轻易排除结核感染,需结合其是否有咳嗽、低热、盗汗等结核相关症状以及胸部CT等检查;若老年人PPD试验阳性,尤其是强阳性,要积极排查活动性结核,因为老年人患结核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
(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他们的PPD试验结果往往不准确,易出现假阴性或不典型阳性。对于这类人群,不能仅依靠PPD试验结果诊断结核,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如查找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胸部CT等,综合判断是否患有结核。
四、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后续措施
(一)阴性结果的后续
若PPD试验阴性,但有结核接触史或出现结核相关症状,需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等。对于儿童阴性但有高危接触史,可能需要在一定时间后复查PPD试验,因为结核感染后有一个免疫反应的过程,早期可能呈阴性。
(二)阳性结果的后续
1.弱阳性:若为儿童且有结核密切接触史,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或密切观察;成年人弱阳性若有相关症状,也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患病。
2.阳性及强阳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强阳性都需尽快完善相关检查,如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胸部CT等,以确定是否患有活动性结核。一旦确诊为活动性结核,需按照结核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同时,要对患者进行隔离防护,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