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伴红疹子可能由幼儿急疹、风疹、麻疹、猩红热等引起,不同病症红疹子表现不同,家庭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休息、隔离、皮肤护理)和体温护理(监测体温、物理降温等),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或疹子异常需及时就医,婴儿和过敏体质小孩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常见原因及对应红疹子表现
(一)幼儿急疹
原因: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多发生于2岁以下小孩。
红疹子表现:一般是高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多分布在颈部、躯干等部位,1-2天内会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二)风疹
原因:由风疹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红疹子表现: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可迅速遍布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疹间有正常皮肤,一般2-3天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
(三)麻疹
原因: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
红疹子表现:前驱期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等表现,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逐渐波及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全身,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可融合,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遗留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四)猩红热
原因: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红疹子表现:前驱期有发热、咽痛、杨梅舌等表现,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形成帕氏线,面部潮红无疹,口唇周围发白形成口周苍白圈,皮疹一般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消退,1周左右开始脱皮,重者可持续2-4周。
二、家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休息:让小孩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
隔离:如果是传染病引起的红疹子,如麻疹、风疹、猩红热等,要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比如麻疹患者要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风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猩红热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2次咽拭子培养阴性。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给小孩穿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摩擦皮疹。如果皮疹瘙痒,可告知小孩不要抓挠,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可以用温水给小孩轻轻擦拭皮肤。
(二)体温护理
监测体温:密切监测小孩体温变化,幼儿急疹等疾病发热时要注意观察体温情况。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解开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如果体温超过38.5℃,但小孩一般情况良好,可先尝试物理降温,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小孩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退热措施,但要避免低龄儿童自行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小孩发烧伴红疹子,同时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抽搐、频繁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严重,如麻疹合并肺炎、猩红热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等情况,需要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
另外,如果红疹子持续不消退、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也需要带小孩就医,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婴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于发烧伴红疹子的情况更要密切观察。护理时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清洁和体温的监测,由于婴儿皮肤娇嫩,擦拭皮肤时要动作轻柔。一旦发现异常,如皮疹迅速增多、体温持续不退等,应尽快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过敏体质小孩:如果小孩是过敏体质,在出现发烧伴红疹子时,要警惕是否是过敏引起的皮疹,同时在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过敏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