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的引发因素众多,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通过不同途径感染)、阴道菌群失调(长期洗液冲洗、滥用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激素变化影响(青春期、妊娠期、绝经期因激素变化易发病)以及其他因素(不良生活方式、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腔操作感染等)。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常见细菌及途径:如大肠杆菌,可通过阴道逆行感染至子宫、输卵管等部位引发炎症。女性外阴与尿道、肛门相邻,局部潮湿,细菌易滋生,若不注意卫生,细菌容易侵入阴道引发感染,进而可能上行导致妇科炎症。例如,不勤换内裤、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等不良卫生习惯,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特殊情况:性生活也可能是细菌感染的途径之一,不洁性生活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阴道,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从而引发炎症。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妇科炎症的概率相对较高。
2.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少量白色念珠菌,但当阴道局部环境改变时,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白色念珠菌会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妊娠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糖原含量增加,酸度增高,更适合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容易患霉菌性阴道炎等妇科真菌感染性炎症。
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传播与影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宫颈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在性活跃期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等,影响受孕,对女性生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阴道菌群失调
1.正常菌群作用:阴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如乳酸杆菌等,它们形成正常的阴道菌群,对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pH值约3.8-4.4)起着重要作用,这种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其他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2.失调原因:长期使用洗液冲洗阴道、滥用抗生素等都会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洗液冲洗可能会改变阴道的酸性环境,破坏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使得其他病原体有可乘之机;而滥用抗生素会杀灭阴道内包括乳酸杆菌在内的多种有益菌,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引发炎症。例如,有些女性为了“清洁”过度使用阴道洗液,结果适得其反,增加了患妇科炎症的风险。
三、激素变化影响
1.青春期:青春期女性卵巢开始发育,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改变,若卫生习惯不佳等,容易发生炎症。例如,青春期女生如果不注意外阴清洁,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等,都可能因局部环境改变而引发妇科炎症。
2.妊娠期:如前所述,妊娠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明显,阴道糖原含量增加,酸度改变,同时孕妇免疫力相对下降,这些因素都使得妊娠期女性容易患妇科炎症。而且随着胎儿增大,盆腔充血,也可能增加炎症发生的几率。
3.绝经期: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老年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四、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方式
久坐:女性长期久坐,会导致会阴部透气不良,血液循环不畅,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滋生,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风险。比如办公室女性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穿着不当:穿着紧身化纤内裤,不透气,会使会阴部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增加妇科炎症的发生几率。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累及女性生殖器官,引发妇科炎症。例如,阑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波及右侧输卵管、卵巢等,导致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3.宫腔操作感染:如人工流产、刮宫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宫腔操作,手术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后不注意卫生,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进而导致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例如,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宫腔操作,感染风险会大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