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是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致一只眼视轴偏斜的眼外肌疾病分共同性与非共同性等病因有遗传、眼部解剖及神经支配异常分类包括共同性的内、外斜视和非共同性的眼外肌麻痹性斜视症状有眼位偏斜、复视、视力问题检查有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等检查治疗分非手术的矫正屈光不正和视功能训练及手术矫正特殊人群中儿童斜视需尽早就诊防弱视成人斜视可考虑手术改善外观与视功能。
一、斜视的定义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当其中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的视轴出现偏斜的眼部疾病,属于眼外肌疾病范畴,可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等不同类型。
二、斜视的病因
1.遗传因素:部分斜视具有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斜视患者,后代发生斜视的风险可能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显示某些基因变异与斜视的发生存在关联。
2.眼部解剖异常:如眼外肌的发育异常、眼眶的发育异常等,可导致眼外肌的拉力不平衡,从而引发斜视。例如,先天性眼外肌缺失或附着点异常等情况。
3.神经支配异常: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出现病变或功能异常,会影响眼外肌的协调运动,进而引起斜视,像颅脑外伤、颅内病变等可能影响神经对眼外肌的支配。
三、斜视的分类
1.共同性斜视
内斜视:表现为一只眼向内偏斜,可分为先天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等。调节性内斜视常与屈光不正有关,多发生在远视患儿中。
外斜视:一只眼向外偏斜,分为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等,间歇性外斜视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常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时更易出现外斜表现。
2.非共同性斜视
多由眼外肌麻痹引起,如动眼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等,可导致眼球运动受限,出现相应方向的斜视,常伴有复视等症状,多因外伤、炎症、颅内病变等导致眼外肌或支配神经受损。
四、斜视的症状表现
1.眼位偏斜:可观察到一只眼相对于另一只眼的位置偏移,外观上可见眼球位置异常。
2.复视:患者感觉有两个影像,是因为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成像不能融合所致,尤其在非共同性斜视中较为明显。
3.视力问题:长期斜视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导致患儿出现弱视,表现为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成人斜视可能因双眼视功能异常出现视力疲劳等情况。
五、斜视的检查与诊断
1.视力检查:评估双眼的视力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视力低下及屈光不正等问题,如验光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近视、远视、散光等。
2.眼位检查:包括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通过这些检查可初步判断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类型。
3.眼球运动检查:观察眼球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情况,判断眼外肌的功能是否正常,以区分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
4.双眼视功能检查:如立体视觉检查等,了解双眼的融合功能等情况,对于评估斜视对视功能的影响及制定治疗方案很重要。
六、斜视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矫正屈光不正:对于伴有屈光不正的斜视患者,需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如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常需佩戴远视眼镜来矫正。
视功能训练:通过特定的视觉训练,增强双眼的协调运动能力和融合功能,适用于部分轻度斜视患儿等。
2.手术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斜视患者,可通过手术调整眼外肌的位置和张力,以矫正眼位偏斜,如共同性斜视常可通过眼外肌徙后、缩短等手术方式进行矫正。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斜视: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斜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弱视等严重视觉问题,因此一旦发现儿童有眼位偏斜等疑似斜视的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眼科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视觉发育至关重要。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眼部情况,注意孩子是否有视物时歪头、眯眼等异常表现。
2.成人斜视:成人斜视除了可能影响外观外,还可能导致双眼视功能异常,出现视力疲劳等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矫正眼位,以改善外观和双眼视功能,但手术效果可能因个体情况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