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是眼前有飘动小黑影且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甚至伴闪光感的眼部症状,其产生原因包括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及眼部疾病、外伤、高度近视等因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数量少、影响小,病理性数量突增、形态改变伴视力下降等;就医时机为突然大量飞蚊等情况,检查有眼科常规、散瞳眼底、眼部B超等;应对措施是生理性调整生活方式、定期检查,病理性针对病因治疗,高度近视患者要防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眼底检查。
一、产生原因
1.玻璃体液化: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原本呈凝胶状的玻璃体出现水隙、空隙和液化腔,原本悬浮其中的纤维条索发生浓缩聚集,从而导致飞蚊症。这种情况在4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常见,年龄越大,发生玻璃体液化的概率越高。
2.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在分离过程中,牵拉视网膜可能产生闪光感,同时,脱离的玻璃体混浊物投射到视网膜上就会出现飞蚊症。
3.其他因素
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变性、玻璃体积血等眼部疾病都可能引起飞蚊症。例如葡萄膜炎时,炎症会导致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裂孔形成时,也可能伴有飞蚊症的表现。
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后,可能导致玻璃体出血等情况,进而引发飞蚊症。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玻璃体发生变性的概率比普通人高,更容易出现飞蚊症。而且高度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增加,这些并发症也可能伴随飞蚊症症状。
二、分类及表现
1.生理性飞蚊症
表现:数量较少,形态相对稳定,对视力影响不大。通常是由于玻璃体轻度混浊引起,多在年轻人中出现,比如长时间用眼、过度疲劳后可能会感觉到少量飞蚊,但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视力。
年龄因素:年轻人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容易出现生理性飞蚊症的短暂加重,随着休息和调整用眼习惯,症状可能会缓解。
2.病理性飞蚊症
表现:飞蚊数量突然增多,或者眼前飘动的黑影形态发生改变,如出现固定位置的黑影、黑影遮挡视野等,同时可能伴有视力下降、闪光感频繁等症状。
相关因素:对于有眼部疾病史或高度近视的人群,若出现病理性飞蚊症相关表现,需要高度重视。比如高度近视患者出现飞蚊症数量突然增多,同时伴有视力下降,可能提示视网膜出现了问题,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三、就医及检查
1.就医时机:如果突然出现大量飞蚊、飞蚊伴随闪光感、飞蚊伴有视力下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2.检查项目
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检查,了解视力下降情况;眼压测量,排除眼压异常情况。
散瞳眼底检查:通过散瞳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眼底情况,查看视网膜是否有裂孔、变性等病变,以及玻璃体是否有明显混浊、出血等情况。
眼部B超检查:对于一些眼底检查难以清晰观察的情况,眼部B超可以帮助了解玻璃体及眼底的情况,比如是否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
四、应对措施
1.生理性飞蚊症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向远处眺望。保证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年龄相关因素: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生理性飞蚊症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平时要注意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眼部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及时就医。
2.病理性飞蚊症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眼部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飞蚊症,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葡萄膜炎引起的飞蚊症需要进行抗炎治疗;视网膜裂孔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激光封闭等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高度近视患者是病理性飞蚊症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受到外伤,因为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比较脆弱,剧烈运动或外伤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同时,高度近视患者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