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攻击免疫系统经性接触等传播不同人群感染风险不同有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症状,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需结合流行病学史等诊断,感冒多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经飞沫传播各年龄人群可发病有普通感冒和流感等表现为自限性或有较重全身症状等预后不同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
一、病因方面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等,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缺陷。HIV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如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血液等)、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有无高危性行为、是否使用不洁注射器等)人群感染风险不同,有高危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孕妇若感染HIV,不采取干预措施则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病,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受凉等可增加患感冒风险,一般无明显的特定人群易感性差异(除婴幼儿、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者相对更易反复感冒)。
二、症状方面
艾滋病:
急性期:通常在感染HIV后2-4周左右出现,部分感染者可出现发热、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症状一般较轻微,持续1-3周后可自行缓解。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无本质差异,但婴幼儿感染HIV后进展可能更迅速。
无症状期:可无明显症状,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短至数月、长达10余年者,年龄对无症状期时长影响不大,性别差异不明显。
艾滋病期: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可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还可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相关症状,如肺孢子菌肺炎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等,不同年龄人群机会性感染种类可能有一定差异,婴幼儿更易发生严重机会性感染且病情进展快。
感冒:
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也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病程5-7天可自愈。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可能症状相对更明显,如可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行性感冒(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明显,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流感症状常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等,老年人流感后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三、病程及预后方面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一旦发病,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预后较差,生存期明显缩短;经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略有差异,婴幼儿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相对复杂需密切监测。
感冒:普通感冒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流感若未并发严重并发症,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可完全恢复,但老年人、婴幼儿、有基础疾病者等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高,预后相对较差。
四、诊断方面
艾滋病: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如高危性行为、输血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核酸检测等,HIV抗体初筛阳性需进一步确证试验才能确诊。不同年龄人群检测方法及结果判读无本质差异,但婴幼儿HIV抗体可来自母体,诊断需结合核酸检测等综合判断。
感冒: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一般结合患者受凉、劳累等诱因及鼻塞、流涕等典型呼吸道症状即可临床诊断,流感可结合流行病史及抗原检测等快速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