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出血原因多样,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等多方面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月经及围绝经期月经变化;妊娠相关原因有先兆流产、宫外孕;病理性原因涵盖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病变)、内分泌失调(如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其他系统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出现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生理性原因
(一)月经
1.正常月经情况:女性进入生育期后,会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一般周期为21~35天,经期2~8天,经量20~60ml。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引起,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同年龄、不同生活阶段的女性月经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比如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情况,这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善有关;而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需注意与妊娠相关情况鉴别。
2.围绝经期月经变化:女性在45~55岁左右进入围绝经期,此阶段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波动,会出现月经紊乱,表现为阴道出血无规律,经期可长可短,经量可多可少,这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分泌失衡引起。
二、妊娠相关原因
(一)先兆流产
1.发生情况:多见于妊娠28周前,有性生活史的育龄女性若出现停经后阴道出血,伴有下腹隐痛或腰酸等症状,可能是先兆流产。主要是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黄体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不同年龄的女性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可能不同,比如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风险相对较高,发生先兆流产的几率也会增加。
2.宫外孕:输卵管妊娠是最常见的宫外孕类型,多有6~8周停经史,然后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暗红,少数患者阴道流血量较多,类似月经,还常伴有下腹隐痛或酸胀感。这是由于受精卵在输卵管等异位部位着床发育,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局部出血。
三、病理性原因
(一)妇科疾病
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黏膜下子宫肌瘤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也可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其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不同年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概率不同,育龄期女性相对高发,肌瘤的大小、位置等会影响出血情况。
2.子宫内膜息肉: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主要症状为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息肉的形成可能与炎症刺激、雌激素水平过高等有关,息肉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修复和收缩,从而导致出血。
3.宫颈病变:宫颈炎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多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宫颈息肉也会引起接触性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宫颈癌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但近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还可伴有阴道排液等症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二)内分泌失调
1.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都可导致雌激素波动或单一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孕激素对抗,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尽出血。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内分泌失调的原因不同,青春期主要是调节轴不成熟,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衰退。
(三)其他系统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同时可伴有阴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也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包括阴道出血,这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有关,不同年龄人群患血液系统疾病的种类和概率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可能患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成人则可能因后天因素患相关疾病。
阴道出血原因较为复杂,不同原因导致的阴道出血表现、伴随症状等有所不同,当出现阴道出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妇科检查、B超检查、激素水平测定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