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疼痛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及其他因素。局部因素有感染(外阴炎、疱疹病毒感染等)、外伤(性生活损伤、外力撞击等)、皮肤病(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扁平苔藓等);全身因素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病变、脊髓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心理因素(躯体化障碍等);其他因素有药物因素(局部药物刺激、全身药物副作用)、绝经后因素(雌激素水平下降)。
一、局部因素
1.感染因素
外阴炎: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例如,假丝酵母菌感染可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除了有阴道分泌物异常外,也可能出现外阴疼痛,多为瘙痒基础上伴有的灼痛等不适,其发病与阴道内菌群失调等因素相关,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者等。
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疱疹,可在外阴部位出现群集性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有明显的疼痛,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活跃人群易受影响。
2.外伤因素
性生活损伤:粗暴的性生活可能导致外阴局部的擦伤、裂伤等,从而引起疼痛,这种情况在性生活过程中或之后可立即感觉到疼痛,尤其在有外阴皮肤黏膜损伤时明显,年轻女性性生活不当时易发生。
外力撞击:外阴部受到外力撞击,如骑跨伤等,可导致外阴局部组织挫伤、血肿形成,出现疼痛、肿胀等表现,运动爱好者或在一些意外情况下可能发生。
3.皮肤病因素
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随后出现疼痛,病变部位皮肤变白、变薄、弹性降低等,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外阴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累及外阴部,表现为外阴出现白色丘疹,皮疹融合后可呈网状或斑块状,伴有瘙痒和疼痛,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二、全身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高血糖可导致神经纤维发生病变,累及外阴部神经时,可出现外阴感觉异常,包括疼痛、麻木等不适,糖尿病患者中若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且未良好控制,易出现此类并发症。
脊髓疾病:某些脊髓病变可能影响神经传导,导致外阴部位出现放射性疼痛等,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疾病,会因病变累及相关神经通路而引发外阴疼痛,不同年龄段均可因相应脊髓病变而发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外阴部,表现为外阴溃疡,伴有疼痛,同时还可能出现口腔溃疡、眼部病变等表现,发病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可出现外阴黏膜受累,表现为红斑、溃疡等,伴有疼痛,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育龄期女性好发。
3.心理因素
躯体化障碍:部分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可表现为外阴疼痛,如躯体化障碍,患者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却主观感觉外阴疼痛,可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应激等有关,各年龄段女性均可能发生,尤其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下的人群。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
局部药物刺激:某些外用药物,如阴道栓剂、洗剂等,可能对外阴皮肤黏膜产生刺激,引起局部疼痛不适,若患者对外用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或不耐受,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使用相关药物的人群需留意。
全身药物副作用:个别药物的全身应用可能有外阴疼痛的副作用,如某些降压药等,但相对较少见,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外阴疼痛且怀疑与药物有关时,需及时就医评估。
2.绝经后因素
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可导致外阴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外阴干燥、疼痛等不适,这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外阴相关问题,主要发生在绝经后的女性群体中。



